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

期次:第544期    作者:朱李玲 传媒学院   查看:75

  摘要:感恩意识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内容,人们在讨论感恩意识的话题时,把目标转向了当代大学生。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最起码的品德。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他说:“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相互爱戴的关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处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等等。
  大学生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呵护,现在还处于学习阶段,在国家提供的优越学习环境中,在家庭的支持下继续求学,他们理应有更强烈的感恩意识,并抱着这种意识去学习本领,准备毕业后去报效国家和社会,也减轻家庭的负担。许多大学生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勿庸讳言,在现在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感恩意识还是相当淡薄的。为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以90后为主体,他们的感恩意识很缺乏,感恩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客观方面的,我们分别加以分析:
  第一,养育之恩的缺失。今天的大学生中有孝心的变少,变多的是怨恨父母,对家长含辛茹苦的付出与关爱不理解。家境好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艰辛,家境不好的孩子埋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富裕的环境。
  第二,师生之恩的缺失。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揭示了“师生之恩”情感的美好。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应该通情达理”。然而不能不说我们的许多学生现在已经缺少了对老师感恩的情感,甚至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无视老师的存在,我行我素,许多时候师生关系仿佛变成了“商品关系”。
  第三,母校培育之恩的缺失。教育是培育人、教化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却忘却了学校的培育之恩。
  既然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过于缺乏,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呢?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措施第一,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用理论武装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视教育细节的感化、重视人文知识的感悟、重视“两课”教学的领悟是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
  第二,加强家长与学生的沟通,用亲情教化人。作为父母要主动了解儿女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不能视而不见。可见,沟通是心与心的碰撞,沟通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第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让情感激励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的交往”。可见师生沟通的不畅和师生关系不和是教育失败的主要因素。爱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准则。教师的努力付出、奉献和对学生的关爱,也会赢得学生的爱戴。
  第四,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让舆论教导人。在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感动中国人大人物中,有不少关于感恩的感人故事,这些楷模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媒体应该大力宣传这种精神,让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生活在知恩图报的氛围之中。
  第五,建议设立“学生感恩节”,用爱心塑造人。现在有不少学校成立“学生感恩节”,通过“学生感恩节”让学生反思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培养健康心态、健全人格。
  通过这五项措施,我相信对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会起到一个很积极的作用。只要让大学生时时刻刻心存感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便不将只是纸上谈兵。心怀感恩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持有的美好品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靠家庭、学校、社会来提升我们的感恩意识,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转变自己的观念,从每一个点滴小事时刻要求自己,时刻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这样的话我们的大学才是好大学,我们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是文明的国家。
  参考文献:[1]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