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法教学团队

期次:第555期       查看:51

  一支毛笔、一方翰墨、一张宣纸,书写出他们对书法的执着与坚守。一念执着、一腔热血、一份期望,流露出他们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历史系开设第一节书法课,至03年正式成立安徽师范大学书法教研室,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书法课,再到14年将书法课推广至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层面,15年在非师范学生中开设书法通识课......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书法”课在庄华峰等十多位老师的坚守下,三十年来使得6万多学生在大学书法课中受益匪浅,而大学书法课在提升师范生书写技能的同时,也在弘扬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大学生的精神引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守,三十年一路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就读于安师大历史系的庄华峰老师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在指导师范生实习时,他发现学生们的课堂板书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字体不够美观,更有不少学生常常写错别字,板书设计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汉字的书写训练。鉴此,1984年9月,擅长书法的庄老师率先在历史系开设了大学书法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书写水平和从教技能。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之后,李光华、王义德、黄圣炯、凌善金、张克松、朱礼长、蔡小冬、陈文海、陈满堂、施兴国、郑翔峰等老师也相继加入了书法教学团队,他们先后在当时的外语系、中文系、政教系等系陆续开设了书法课,为提升师范生的书写技能,传承书法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书法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当时的书法课还未正式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所以他们完全是凭借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担当走到一起并教授这门课程的。这些老师来自于全校各个院系、部门、岗位,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有的要进行学术研究,有的要做行政作......但是出于对学生满满的爱,自第一节书法课开设起至今,便没有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学分制的实行,书法课成为我校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2003年,安师大书法教研室在教务处的牵头下正式成立,由庄华峰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它的成立不但使书法课由零星教学走向规范,也吸纳了更多擅长书法和对书法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参与进来,原来的自编讲义在2004年修订为正式出版的教材,使书法教学更加科学规范。由最初的一个想法萌生为现今的一份坚持,由最初的一间课堂变为现今的一间间课堂,正是书法教研室老师们这三十年来的不懈坚持,才使得大学书法课堂走近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身旁。“只有选择了该走的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持之以恒,你的想法才会变成可能”,教研室的蔡小冬老师如是说。
热爱,无怨无悔始于责
由于起初并没有设立“书法”专业,所以书法教研室一直挂靠在历社学院,教研室的老师们又来自于各个岗位,每位老师在教授书法课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工作任务,他们需要解决书法教学与本职工作冲突的矛盾,这给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尽管如此,教研室的老师们克服了长期以来没有办公经费,没有活动场所等重重困难,无怨无悔,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书法课学分少,课时不足,为了让学生多动笔勤练习,老师们每节课都会要求学生当堂练习、交一份作业,并及时给予批改和点评。“平日里我会和老师们就书法学习进行沟通,书法课的老师们也会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指导,书法不仅教会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还可以调节我的心情,它就像音乐对于演奏家一样,书法也是表达我个人情感的端口。”13级绘画专业华振阁说道。在他们看来,书法教学不单单局限于课堂,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书法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就经常在课下通过电子邮箱、qq、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与热爱,同学们的书写技能在一步步提高,安师大学生在多次校内外的书法比赛或活动中取得的优秀成绩正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
  “作为教师要想无愧于园丁这个称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要有爱心。”大学书法课的“开创者”庄华峰老师如是说。庄老师作为一位业务教师,尽管其自身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又要带博士、硕士研究生,但他对书法课教学和教研室管理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其精神动力就源于一份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责任。何止于庄老师,书法教研室的每位老师个个都是好样的。凌善金老师一次感冒发烧,周身不适,同事劝他请假休息,可他硬是坚持上完了两节书法课后才去医院打点滴。
研习,笔墨章程促发展
中国书法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书法线条给人以浸润心灵的美感。书法教研室的老师们传授的不仅仅是汉字书写的技能,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书写的形体美,更多的是借助书法的综合育人功能,启迪学生智慧、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小时候接触过书法,但是真正全面认识和练习书法是从大学开始的,书法课教会了我许多,不仅提升了书写能力,更能让我养性静心。”今年刚刚被保研到北京大学的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珊珊说道。王珊珊在大一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她接触了大量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不仅汲取了有益的营养,陶冶了情操,而且还领略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时,因为有汉字书写竞赛项目,我经常就书法问题与负责书写培训的蔡小冬老师交流,并且得到了他有力地指导,尤其是比赛前夕,每天我都会根据老师的建议坚持练习,一方面书写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自己坚韧的性格和充分的自信,让我受益匪浅,应该说,书法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个人性格的塑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王珊珊如是说。在安徽省“同铸复兴路 共圆中国梦”校园文艺活动书法组荣获二等奖的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周成学也同样说道,“书法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活动,只有心平气和、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敲开艺术之门,也正是书法让我养成了锲而不舍、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而在此过程中,我就书写学习与庄华峰、张克松等老师探讨过许多,不仅提高了书写技能而且还增强了自身的美学功底,老师们给予了我很多。”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原本“龙飞凤舞”的板书在经过系统的课程训练之后变得工整娟秀起来,夯实了基本功的师范生们在教育实习时比以前从容得多。这些师范生毕业后,到不同学校参加试讲时发现,一手漂亮的板书为试讲增色不少。
秉承,翰墨薪传育桃李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书法是中国文化中当之无愧的瑰宝。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水平和文化品味具有重要作用。庄华峰老师说,书法课不仅是教写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国家教育部于1992年将书法课纳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些师范院校陆续开设书法课,到2013年教育部颁发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些都表明国家和社会各界一直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更应该重视书法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绑架”,熟悉了键盘打字却日益忽视了传统书写,以至于平时学生特别是新生涂鸦的都是自创的“自由体”,根本搞不清汉字笔画之间起码的承启关系,信手画来,潦潦草草;有的学生写请假条竟有好几个错别字……长此以往,书法艺术将渐行渐远,“书法”将成为一个生僻的词汇,书法作品将成为古董,毛笔将变作文物,这并非杞人忧天!李光华老师说,作为教师他有义务为学生负责,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传统文化”;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也应有提高书写技能、对自己将来的学生负责的义务与责任;而每一位当代大学生也都应该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积极从自身做起,从写好汉字做起。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庄华峰老师表示,他正在与教研室同仁筹建安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把书法教学与书法文化研究进一步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弘扬书法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成绩。
  三十年来,正是书法教研室的老师们对师大学子的大爱情怀,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让数万名莘莘学子从中获益。三十年时间太长,三十年时间又太短,这些不仅仅是时间可以衡量的,更多的是那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校记者团 潘瑞 张子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