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

——怀念美学理论家王明居教授

期次:第555期    作者:□ 王长城   查看:73

  一个人在世界上都不免要与许多人相遇,有的人相遇不久可能就会忘记,有的人只相遇一次可能就永远铭记。在我的心目中,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明居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明居是天长市汊涧镇人,五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任教,后调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与美学。王明居老师著作颇丰,先后出版了 《通俗美学》、《模糊艺术论》、《唐诗风格美新探》 等书藉,发表了研究模糊美学学术论文130多篇,其模糊美学和文学风格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对于这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长者我很是仰慕。
  2006年,我有幸考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读书期间,胡金萱老师让我带一期由他主编的 《枫林》 杂志给王明居老师,此后,我和王明居老师便成了忘年之交。我们时而在校园里散步、时而在他家里拉家常、谈时事、说学业。但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文学与音乐学科之间的相通问题。王明居老师从不以一个学者的身份与我说话,交流中,他很谦逊,都是以探讨的方式进行。
  大学期间,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随笔散文集 《无聊的星期天》,研究生期间,中国文联出版社集结出版了我的作品集 《走进音乐殿堂》,同时,我还发表了 《论情爱与音乐创作》、《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独立音乐及其市场前景之思考》 和 《浅谈“快餐文化”视角下的音乐创作及其教育》 等论文和音乐评论,王明居老师看过后都及时地予以点评,并将自己的观点当面与我讨论,或通过电话交流,或通过他人转告我。在学术研究上,他成了我的名誉导师。
  有一次,王明居老师看了我一篇发表的论文后,觉得观点新颖,论述也到位,立即打电话给我鼓励。去年我为仁和中学校歌作词、作曲,他在 《枫林》 杂志上看到后,专门打电话让胡金萱老师转告我,指出了歌词里一句“书声朗朗”用字不准确,应为“书声琅琅”。由此可见,王明居老师对我这小字辈的作品如此细心的品读,真是我三生有幸。
  我与王明居的每一次见面,他都称我为小老乡,从来不摆谱、不张扬,对我是关爱有加。不管我考上研究生,还是参加工作,我每走一步,他都以老乡和长者的身份关心我、指导我。王明居老师经常当面或电话向我讲述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使我感受到只有先做好人,后才能做好学问的道理。因此,王明居老师特意将 《论语》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抄录赠送于我。不管我在广西读书,还是到滁州学院工作,我们经常短信互致问候。今年元旦,我一如既往向王明居老师发去问候短信,但一直没有收到他的回复,我纳闷,“王明居老师怎么了?”后来向胡金萱老师打听才知道,他已于2014年12月20日离我们而去。
  王明居教授学术严谨,为人低调,宽厚待人,对学术或创作小有成就的小字辈,更加注重提携和点拨。我通过几年与他的相处,真是受益匪浅。所有这些都成了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我永远怀念他——王明居老师。(作者系我校2010届音乐学专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