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的青春谱一曲华美乐章

— ——记2015年度校十佳班集体2012级音乐学1班

期次:第561期       查看:39




  人们都说音乐可以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可以陶冶情操,润养品行;可以给人以美的视听、美的享受。在 2015 年度的安徽师范大学十佳班集体评选中,就有这样一个带着“音乐旋律”的班集体,他们因为音乐走到一起,因为音乐相知相惜,他们用音乐出谱写梦想的绚丽华章,用音乐奏响青春的美丽赞歌,他们就是音乐学院2012级音乐学专业1班,让我们走近他们,来聆听他们大学四年共同成长的故事。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校十佳班集体这份殊荣是对我们共同成长,携手共进的肯定,也是给我们大学四年留下了一个最美好的记忆!”班长刘佳佳仔细回想大学四年,觉得此次获奖离不开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无私付出和不懈的追求。四年的时光里说没有小摩擦是不可能的,化解矛盾便显得尤为重要。2012级音乐学1班是校学工处最早实行学生寝室民主生活会试点单位,辅导员深入寝室了解学生问题,缓和寝室关系,调解寝室矛盾。体育委员胡枫说,“寝室关系越来越好,快要毕业了大家都更加懂得珍惜彼此并肩战斗的岁月。”大一下学期之后,同学们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很多。不管班级大小事务,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学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班级氛围融洽,同学关系和谐。记得一天晚上一位女同学的手在寝室被玻璃割伤,血流不止。同寝室的女同学都吓坏了,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情急之下只好连夜喊来班里的男同学帮忙将受伤的女生送到医院,到了医院他们又跑前跑后悉心照料,出院后同寝室的室友热心地帮她打水,买饭,洗衣服,对待室友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班上同学杜静之说:“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生活、学习,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儿!”52人的班集体,同学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用最火热的激情拥抱青春,用最炙热的音乐实现梦想。
  可能大家对于音乐学院的同学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在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可能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他们舞台上的靓丽展现,但光鲜背后辛苦挥洒的汗水更令我们为之动容。他们进社区送文艺,赴灾区艺术支教,送文艺关怀老人,开展戏曲调研,参与国际公益活动……演出中的大大小小的箱子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搬运,同学们那最宝贵的用来演奏乐器的手却毫不吝惜的搬着沉重的箱子。作为专业特色的展现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音乐学院经常会有些外出的表演,同学们忙起来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短短 4 个多小时,而且在外演出有时候中午根本没有地方休息,同学们把废弃的写真纸往地上一铺就能立刻睡着。副班长曹栋说“有时候一天要演出三四场,负责场务的同学要不停地台上台下搬东西,说实话真的挺累的。”每次都说下次一定不干了,但是真正轮到下一次学院班级有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站出来,这是一种班级凝聚体的体现。
  为了达到满意的演出效果,同学们对于舞台的要求近乎严苛,有时候哪怕只为了一盏舞台背景灯,也会一直守着等到深夜,有时候舞台背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扯掉重新布置。辛苦的付出获得了满意的成效,2012级音乐学1班组织参与并圆满完成“高雅艺术进基层”“徽风皖韵进高校”、服务校新年音乐会、宿州新年音乐会,教师节颁奖典礼、学生表彰大会等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而每一次成功背后无不是集体荣誉感的彰显。
“一起吃苦的幸福”
同学们在努力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热情回馈社会。2013年4月20日8时2分,7.0级震级,13公里震源深度的地震猝然来袭,位于震中的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受灾惨重。当时作为学校大艺团副团长的杜静之在得知这个噩耗后,便着手组织同学们灾区进行义务支教。“震后的灾区小朋友可能会心有余悸觉得害怕,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音乐去抚慰他们的心灵,他们需要我们。”艺术支教是件很辛苦的事,选择来到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大山里,同学就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然而几个小时的盘山路,在城市里从不晕车的同学却在崎岖路上吐的稀里哗啦:山里的蚊子又毒又大,很多同学都被叮得疼痛难忍,但是同学们却还笑着说“这是一起吃苦的幸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班级同学们的专业素质。副班长曹栋就组织联系班上同学,拉起了一支赴宣城进行艺术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陪伴留守儿童度过孤独枯燥的暑假。那些孩子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放暑假的孩子独自在家会愈加觉得孤单。学院团委张晓楠老师看望慰问义务支教的同学,临走时,那里的留守儿童拉着张书记的衣服哭着不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离开。“尽管只有短短十几天的相处,但我们吃住在一起,学习玩耍都在一起,他们不舍得我们走,我们也不想和他们分开,我们想多陪陪他们,多给他们温暖,让他们不再孤单,只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曹栋深情地回忆道。
“四年见证我们的共同成长”
辅导员于珊珊老师本科是在师大文学院学习,考的是艺术学的研究生,在担任音乐学1 班辅导员前,于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之前是学中文的,同学们大都属于那种比较内秀文静的性格,然而从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班开始,于老师就明显地感受到这群学音乐的孩子实在太活泼了。从最初的军训开始,一般辅导员去看军训方阵训练时,同学们都会站的笔直一丝不苟,“当我去我们班军训方阵,同学们都起哄,不是要我唱歌就是让我讲笑话。”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年纪相仿,所以同学们不是将她看作一位老师,更多的是将她看成是知心姐姐,生活中值得信赖的朋友,人生成长过程中导师。班长刘佳佳说,“辅导员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只要她有空,就一定会去看我们的演出,在台下给我们加油,给我们欢呼。”同学们演出时那么辛苦疲累,于老师很是心疼。李叶莎获全国校园黄梅戏演唱大赛国家二等奖;耿思琦的古筝独奏获“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金奖;马妍“中国好声音”华东五强……一提到班上的同学,于珊珊便说得滔滔不绝,她熟稔每一个同学的点点滴滴,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以前总是我在他们面前提醒他们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现在反过来他们开始关心我了。生病时发个安慰的小短信,或是写一张小纸条贴在我办公桌上,提醒我喝开水,按时吃药。”四年的陪伴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作为一名辅导员,四年来从一个音乐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艺术实践者;作为一名陪伴四年的大姐姐,与同学们同甘苦、齐奋斗、共成长,看着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稚嫩走向优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最特别的爱给最特别的你们。感谢音乐让我们相遇、相知、相惜,感谢时光让我们共同成长。”
  (校记者团 熊树星 刘景 蒋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