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味

期次:第562期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14 14级历史学 级历史学 江琦琦 江琦琦   查看:111




  “有 钱 没钱,回 家 过年”。在当代社会,一张薄薄的车票更是承载着满满的乡愁,赋予了人们希冀家人团圆,祈福新年的独特意义。一般来说,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但实际上,“忙年”从“小年”那天便开始了。在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的古徽州地区,乡村习俗较城市保留得更加完好。此次回乡,我不仅感受到了和爷爷奶奶团聚的喜悦,更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因此对这样一个倡导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围绕着辞旧迎新的主题,爷爷奶奶展开一系列准备活动,忙活得热火朝天。杀年猪是徽州农村比较隆重的活动之一。这天清晨,老房子的灶膛里用柴火烧着水,烟囱里的雾气可以一直弥漫到村尾。爷爷奶奶请来村里的青壮年男子捉住猪脚,将挣扎嚎叫着的猪从猪圈里拖出来浸入能容纳成年人洗澡的大木桶中,并持续灌入开水。此时的猪已经知道自己最终命运的降临,不再反抗。技艺娴熟的主刀人麻利地将整头猪分解开来,白花花的猪肉便挂在了门口的竹竿上。事后主人通常要请帮忙的人吃一顿“杀猪宴”,用猪肉及猪排等做成各式菜肴以款待客人,并将一部分猪肉当作酬劳送给杀猪人,这是祖祖辈辈约定俗成的规定。在这之后,大家还要腌火腿、灌香肠、做肉丸、打年糕、做白米粿和豆腐,我们一起忙活在灶台上,准备着春节间的食材。祭祀神灵亦是徽州农村较为隆重的一项活动,以此来感谢神灵庇佑,祈求风
调雨顺。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由此慎终追远。逝者已逝,祭祀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即使在当下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皖南多山地丘陵,山阴处积雪难化,在狭窄的阶梯路面上积雪冻成冰,放眼望去,只有树林和冰雪而没有路,每走一步都需要木棍支撑。我和爸妈相互搀扶着来到外公的长眠之地,沿途不但欣赏到山顶雾气朦胧,农家炊烟袅袅的美景,和父母之间也多了些交流,他们会告诉我外公年轻时的事迹,让我对这个记忆中模糊不清的老人肃然起敬。我切身体会到,作为后人,我们能从祭奠先祖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遵纪守法,不让先人蒙羞。祖辈们在一穷二白的境遇下白手起家的品质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继续艰苦奋斗。此外,族谱记载着家族起源和迁徙轨迹,祭祖是对家族历史的重温,族谱上复杂的关系网对延缓亲情的淡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增强人们认祖归根的意识,近年来,从外地赶来追根溯源的人越来越多。
  “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年三十时,我和家人一起请对联、挂灯笼,准备年夜饭,堂弟们在村子里燃放小鞭炮,嘣啪的声音此起彼伏。年夜饭结束后,爷爷奶奶照例给我们分发压岁钱,说几句祝福健康成长,学业有成的吉祥话。正月初一早上奶奶把笋干、胡萝卜、芹菜、豆腐干、肉丝炒在一起制成浇头,覆盖在面条上,寓意健康长寿。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要走亲访友了。奶奶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亲戚也多,亲戚来访要泡上一杯热茶,端上炖在锅里的茶叶蛋,八仙桌上摆着茶盘和果盘。我们家的惯例是所有亲戚约好在某一家聚餐,通常要坐满四圆桌,非常热闹。元宵前,父母的朋友们也会登门拜访,坐下来互诉衷肠,说着彼此的故事,友谊历经岁月更显醇厚,而我则负责带他们的孩子去周边的景点游玩,也因此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春节前后,是挑吉日办婚礼的高峰期,一是因为农忙时节闲暇时间不多,人手不足,难以筹办这样的大事。二是为了喜上添喜,更加热闹。如此一来,借桌借凳,互帮互助,更增进了邻里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徽州正月锣鼓喧天,仪式众多。叶村叠罗汉,三阳打秋千,卖花渔村跳钟馗,汪满田嬉鱼灯。为了纪念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岩寺上九庙会在二人殉难日即农历正月初九举行,一般延续三天,安排板凳龙、彩车巡游等节目。此外,众多摊贩设点摆摊,食品、衣物、盆景、家具一应俱全,大家都喜欢凑个热闹,我们也都跟着去赶庙会。
  徽州村庄里的年味让人痴迷惦念,春节仪式虽然复杂,却承载着人们的心愿。我希望,我们孩子的那一辈,乃至将来我们的孙儿辈,还能有幸感受到这纯朴的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