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流水与常饮水

期次:第563期       查看:158




  人人都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自从人类有了知识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历史,教师就不再是普通的职业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承载。成为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着无上的光荣。因为教师是人类文明创造发动机上的传动轴。
  当好一名教师,要懂得源头活水的道理。通常人们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比作一瓢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样的比喻在传统教育阶段可能是适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任何一桶水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有一桶水,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知道不断地更新桶中的水。那么,这桶水有可能随时被学生用完,也可能长期不更新,水会变味,也就不再适合学生的需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活水与饮水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要长流水。面对这样的源头活水,学生要常饮水,不断去饮教师提供的源头活水。
  教师要保证自己能够长流水,就要不断读书思考,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实验探索,融入社会实践。读书是基础,教师的阅读是教师知识更新的前提。朱熹一生从教五十多年,专门写有 《读书之要》,劝诫子弟熟读精思,求学上进。曾国藩更有“不可一日不读书”之论。读书之后还要开展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增进学问。有学问的教师,一定要有研究的功夫。不断的研究为源头活水提供不竭的源泉。此外,教师从事实验探索和社会实践,也是丰富知识,增进学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这些主张就是要求教师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教师除了要注重从自身积累的角度为教学储备足够的活水,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让活水流动起来。其中的关键就是备好课,上好每节课。由于知识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学生所能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非常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的诸多细节。教师要想备好一节课,至少要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时势、备教案、备教学环节统一起来,其中的时势既包括社会时势,也包括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等。教材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学生却总是变化的,时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基于此,教案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保持苟日新日日新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永远没有备好的课,永远没有写好的讲稿。如果哪位教师说,讲稿是现成的,明天的课已经备好了,现在我可以去干别的事了。那么,我们要说,这种教学的态度要不得。一位优秀的老教师曾经对我说过,如果星期一有课,之前的双休日他一定不会出门,因为要备课。起初,我还觉得这个老师是否过于认真,现在想来,那位老教师做得非常对,这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敬畏教师这份职业的最好体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虽不大,但容得下天光云影。水虽不多,但流动着源头活水。作为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能够为莘莘学子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实在是平生可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