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触诗意, 写意江南

期次:第572期       查看:169


  从诗情澎湃的八十年代穿越岁月的变幻走来,从遣词造句的诗歌情怀中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以笔会友,以诗传情。用笔端演绎历史变迁,用韵律铸就内心坚守。成立三十余载,荣获校六大“精品社团”、“十佳社团”等多项荣誉称号,它就是安徽师范大学江南诗社。
      为理想而来,向远方而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大潮如火山喷发,冲刷着中国的大地。校园历来是思想最活跃,最崇尚自由的地方,而大学生群体则是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文学特别是诗歌,给他们旺盛的青春和澎湃的思想,带来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江南诗社便诞生在这样一个追逐理想的时代。作为师大成立历史最为悠久的几大社团之一,江南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依托文学院浓郁的文学氛围优势,而今已与北大五四文学社、复旦诗社、吉大赤子心诗社并称为全国高校四大诗社。“在校园诗歌发展黄金时代的八十年代,新文学势如破竹的崛起促使诗社由萌芽逐渐发展壮大。”社长卢文韬这样说到。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成长,江南诗社已由最初的纯诗歌社团发展成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兼备的综合性文学社团。社团内成员高涨的创作积极性,情绪思想的跌宕起伏,让成长过程中的诗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涌现出了祝凤鸣、李商雨等一大批知名诗歌创作者。“我们每一任社长都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把诗社变得更加有特色、有温度,其中 2005 年时我社诗刊《冷风景》 被 《诗歌月刊》 评委全国民间40种有影响力的诗刊之一。在新千年时期,这不仅是对我们江南诗社的鼓励与肯定,同时也为我社的继续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当问及诗社这些年来生命力不减的原因时,卢文韬这样回答到,“而杨四平、张应中等老师的倾情指导,让我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更加专业化与系统化,促使我们社团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诗歌作品。”

     “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在当下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能够静下心来研究诗歌创作已经是一件难得可贵的事情了。所以,我们愿意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感悟诗歌的魅力,开启写作之路。”卢文韬加入江南诗社以后,针对当前碎片化阅读模式对于诗歌创作冲击的现状,积极寻求诗歌与社团宣传之间的平衡点。迄今为止,江南诗社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征文朗诵比赛,从第一届的“匆匆那年”到第五届的“旧风景”,每一届的参赛主题都源自于国内外著名诗人的诗篇内容,比赛仅仅只是一种呈现形式,更深层的目的在于使其真正契合诗社的初衷与追求。除此之外,为增强诗歌的受众程度,拉近大家与诗歌之间的距离,诗社每年举行“为你写诗”活动,通过在同学之间征集诗歌主题,由社团在新老校区特设“皖鸢”和“聆荷”两个纯文学诗歌创作小组为同学们原创诗歌,并以明信片的形式将创作好的诗歌返还给大家。而定期开展的社团骨干讨论会,全面分析诗社内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极富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专业指导教师的评审,使得江南诗社不断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活动。“文学,作为一种边缘化的东西,本身就是独具抽象意义与美学价值的,而诗人往往是社会敏感的触须,更需要把握好诗歌的发展方向”,在社长卢文韬看来,这是诗歌创作亘古不变的意义与价值。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14年暑期期间,江南诗社前社长姜燕带队前往安徽淮南寿县的小乡村义务进行为期两周的“诗教”,让乡村孩子发现诗歌的魅力,体味诗歌的美感;去年暑假期间她亲自回访知名校友祝凤鸣并对江南诗社的诗刊进行重新汇总整合,对社团的历史信息错误进行了系统的纠正;今年暑假诗社决定前往江西赣州展开文化调研,探寻更多诗歌创作的新思路、新领域,把文化提炼成诗句。
  “对于社团未来的发展,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让写诗的这个群体可以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平台。在我看来,诗人不是一个职业,也并非是社会角色,它是一种人类的存在状态,一种一直在追求但永远得不到的叫做追求感的抽象意义的形象。”对于诗歌这种文学表达形式,卢文韬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它的理解。曾经自己选择留在江南诗社担任社长一职,是因为心中有一种对于诗歌对于诗人的情怀在涌动。线上线下的宣传运作、校内校外的荣誉好评,江南诗社已经凭借自身的魅力做出了社团中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色。词语会生锈,但诗歌永远不会,过去的痕迹、现在的反应、未来的价值,江南诗社以文学的形式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安师大学子的群体记忆。
  烟雨江南画意诗魂在,寄一片悠悠离子情;落落江城皖鸢字字情,诗海泛舟与美同游。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既脱离时代,又与整个时代密切相连,以诗歌凝聚匠心,用情怀守护信念,江南诗社一直在路上。
  (校记者团 崔晓涵)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