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敬文精神 培养一流人才

期次:第497期       查看:224






1998年6月,经我校原化学系主任吴家良教授和原苏州大学校长陈克潜教授的积极引荐和大力帮助,承蒙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关心和厚爱,我校非常荣幸地成为江苏省之外唯一一所设立朱敬文奖助学金的高校。十年来,在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朱恩馀先生、谢玲玲女士、蒋宁熙先生、朱婵英女士和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其他成员的直接关心下,在陈克潜教授和陆忠娥教授等众多朋友的热心帮助下,我校近4200名学生受到了481.46万元的资助。朱敬文奖助学金为我校奖优助困、人才培养、校风学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我校接受社会捐助影响最大、年受助金额最多、获奖受助面最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较高认可度的奖助学金,朱敬文先生和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善行义举倍受我校师生赞誉。
十年来,为更好地弘扬朱敬文先生“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精神,让家境贫寒、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资助与奖励,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对朱敬文奖助学金项目的设置和金额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奖助学金设置上:2003年,基金会决定在我校增设特别奖学金1个名额,取消了特困助学金。2006年,基金会决定再度在我校增设特别奖学金1个名额。在奖助学金金额上:特别奖学金金额由最初的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8000元;奖助学金金额由最初的每人每年奖学金1000元,助学金900元分别提高到奖学金2000元、助学金1500元。基金会对我校朱敬文奖助学金的奖励资金投入也逐年提高,由99年最初的37.3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1.35万元。
十年来,随着朱敬文奖助学金评奖机制的逐步完善,其激励效应日趋明显。学校成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奖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学校按照《安徽师范大学朱敬文奖助学金评审办法》,严格规范奖助学金的评定程序和过程,特别是抓好评审结果公示环节,主动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让评审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始终将每年的朱敬文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作为推进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契机。在每年的评奖之际,学校都会通过班会、颁发大会以及校园网、广播、校报、宣传橱窗等媒体宣传方式向广大学生介绍这份奖助学金的来之不易。朱敬文先生幼年家境贫寒,饱受失学之苦,凭着勤勉努力,事业终有成就的不凡事迹;朱敬文先生18岁起开始捐资助学,乐教善施,至80岁时设立“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善德义举,在广大师生中广为流传。朱敬文先生用火热的赤子忠诚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留下了伟大的“敬文精神”。
2000年,朱恩馀先生在得知我校新校区建设急需资金时,朱恩馀先生个人又向我校慷慨捐赠1000万元巨资,资助我校新校区图书馆建设。2007年,一座现代化的敬文图书馆在我校风景秀丽的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学校乃至芜湖市的标志性建筑。雄伟挺拔的敬文图书馆总体建筑面积38700平方米,共有两千多个阅览座位,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敬文图书馆秉承花津校区生态型、园林式、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为了更好地缅怀朱敬文先生爱国助教、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校还修建了典雅别致的“敬文园”,把它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届又一届学子先后在这里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学校更注重对获得奖助学金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通过开展获奖代表座谈会、“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主题征文、感恩教育等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和获奖体会,介绍获奖同学的个人奋斗事迹。通过各种形式挖掘获奖学生的闪光点,让获奖学生在受到相互启发和教育的同时,借助榜样力量教育全校学生,在全校营造学习敬文精神、践行敬文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敬文精神的感召、激励下,我校各种以弘扬奉献社会,服务人类的崇高精神,培养大学生自助助人的优良品质为宗旨的学生活动应运而生。例如: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儿童,学生义务充当交通协管员,学生利用寒暑假义务家教,奔赴灾区志愿服务等,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许多学生班级自发设立了“爱心基金”,这些善款都是同学们自愿从自己的奖助学金或生活费中捐出来的,主要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和偶遇突发事件的经济困难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朱敬文奖助金的教育延伸作用,把奖助学金在我校学生中激发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开发和集结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教材,我校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以“敬文精神激励我成长”为主题,举办了面向全校同学尤其是获奖、受助学生的征文比赛,挑选出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作为献给朱敬文先生和教育基金会的礼物,这里饱含着莘莘学子对朱老先生深切的感激和无限的怀念,凝聚着获奖受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奋发成才的自豪,成为激励师大学子不断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生动教材。
受助十年多来,我校三万余名师生员工无不为朱老先生一家爱国助教、泽荫神州的高尚情怀所感动,无不为朱老先生的后人践行和发扬敬文精神的坚定信念所感佩,大家时时刻刻都能深切感受到朱敬文奖助学金对我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及青年学生成长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更是以此为无尚光荣与幸运,他们在敬文精神的感召下,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建功立业,回报社会,为母校赢得荣誉和骄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酬答朱敬文先生和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厚爱与关怀,践行和宣传着朱敬文教育基金“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的宗旨。统计表明:十年来,曾获得朱敬文奖助学金,现已毕业学生达2105人,其中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882人,占总人数的41.9%;在高等院校任教的301人,占14.3%;在中、小学(含幼儿园、中专学校)任教的598人,占28.4%;在其他单位工作的324人,占15.4%。曾获得朱敬文奖助学金的2008届毕业生共计264人,其中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128人,占总人数的48.5%;在高等院校任教的18人,占6.8%;在中、小学(含幼儿园、中专学校)任教的51人,占19.3%;在其他单位工作的67人,占25.4%。这些同学始终牢记着朱老先生及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期望,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智慧和力量。在诸多获奖受助学生中,涌现出美国化学会会员徐芬、中国科学院博士朱文越、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桑青松等成功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校,“朱敬文”的名字已远远超越了一般奖励与资助的意义。它已从有形的、有价的物质奖励演化成为一种无形的、无价的、无限的精神动力。伟大的敬文精神就是一部生动的育人教材,引领学子前进的方向。敬文精神已深深地浸润并熔铸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风学风里,成为学校精神和文化品质的重要内容。敬文精神以它那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感召和激励着我们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身上,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营养。我们坚信,在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安师大人一定不会辜负朱老先生的厚望,以先生为楷模,弘扬敬文精神,奋发进取,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摘自王伦副校长在朱敬文奖助学金设立十周年暨敬文图书馆建设使用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内容有删节,标题系编者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