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对马克思怀有敬意

期次:第578期       查看:169





  在我看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位传播精神文化的创作者。对于一位创作者而言,自我认识的核心是判断力,即对自我才能的判断。高估自己会使虚荣心汲汲营营,低估会使自己离本应到达的高度过犹不及,恰如其分的达到自己的水平实属大智大勇。这是原因其一,我为什么对马克思怀有敬意。
  有人喜欢改变世界,有人喜欢裁判世界,有人喜欢解释世界。我站在第二种裁判人的立场判断马克思是三者的融合。从之前的学习中可知,马克思从未故步自封,在学生时期就将大部分的学习焦点摆在哲学和历史上,中学毕业时便写下了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很明确的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
  胡适先生此后曾总结道:“东方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方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高谈主义的人不计其数,研究问题的人却屈指可数,这都源于一个懒字。懒字的定义是避难就易,避重就轻。研究主义尚且很难,何况是创造出一个新的体系。除去马克思家庭所塑造的丰沃经济、文化土壤,知识的传播与运用以及价值的创造则依赖于一个人人为的努力。这是原因其二,我为什么对马克思怀有敬意。
  自古至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对变革与更迭怀有恐惧之心,因为这简单的几个词,可能意味着一场充满硝烟的战争,可能意味着几种文明的消亡,可能意味着数不胜数的生命的破灭,而安全感永远是体内那根弦,它是维持现状不断裂的最后保障。

  在社会中,什么会带来安全感?是秩序。秩序是人们获得安全感的前提,它意味着大多数人的行为可预测,脱轨的行为也会获得惩罚与纠正。我记得胡老师之前曾说过:“当现代资本产生时,国家就成为资本的桎梏。”而在这个虚幻的共同体中,资本家们一昧追求利益将秩序踩在脚下。秩序的缺乏,意味着这个社会默认的常态依旧是彼此“侵略”和“争夺”。而马克思在相关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秩序思想:

1.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经济前提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和谐社会秩序需要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3.遵守社会秩序需要主体共同自觉的意愿和行动

4.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秩序的价值指向


  而在当代社会,守秩序具体而微的例子有如买票时有序排队、上下阶梯时人们往往自动向右站立,让赶路的人先往左过。这证明了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是原因其三,我为什么对马克思怀有敬意。
  此前我有幸采访过曾任学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的老先生。当问及马克思主义时,他的回答只有一句:“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无上的追求。”
  事后我想了很久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启蒙,与其被当做对人们的教育,不如说是引导被蒙蔽的理性的回归。事实上,人们的内心早已有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萌芽却不自知。不假思索地无上追求,就如同偏向纸上的“主义”一般危险。
  罗兰夫人曾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义作出的。”希特勒在必要的时刻也利用过社会主义进行空谈,随后又把它扔在一边,他仇视马克思,利用主义就如同利用钱一般,不过是把主义看做获得利益的手段,注定了他的失败。这为我们敲响警钟,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我们的实践也应当立足国情、始于点滴。
  “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它的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从马克思主义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融合自然界质与力的作品。
  它们就如同美德,并不处于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是时时伴随我们存在。2016级新闻学 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