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教育

期次:第584期       查看:50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要素。人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关注人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内容,培养具有积极向上价值体系的学生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家国情怀。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光、影、声、电的效果,播放有关能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图片、有关视频、歌曲等让学生产生油然而生的无比敬仰和崇敬。化枯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讲述为直观生动的体会,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验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人的内心一种情感依托,必须由学生自身主动去进行知识的构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袁,关键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改变过去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的倾向,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点、教学立场袁是家国情怀实施的关键所在袁 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教学设计袁运用趣味性的尧感染性的语言,进行讲解,采取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历史,唤醒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感。
  三是解读历史名人,感悟家国情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蕴含着深邃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是始终富有丰沛情感而激昂奋进的主旋律。在古代宗法观念和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国意识,家与国是融为一体的,“皮之不存,毛之附焉?”。正是历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所散发出的浩然正气,凝聚起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力量,挺起了中国坚强不屈的脊梁。历史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尽可能把这种情感准确捕捉得细腻一些,并且还要将历史名人家国情怀的心路历程和坎坷求索的生平结合起来。要在平时点滴的学习中和直观的感受中把家国情怀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镶嵌到学生的骨髓里,让家国情怀成为他们的情感基因。
  四是弘扬乡土教育,触发家国情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受到,爱国必须先爱自己的家乡。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作为感性的人,不管身处何地,内心身处都有一股思乡、怀乡的情结。这种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心、热爱往往会升华为对国家命运、对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乡土教育,可以补充介绍一些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图书馆、民俗古迹等。通过向学生传授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以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自豪感,激了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从而增进了学生爱家、爱故乡、爱国的家国情怀。
  五是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激发家国责任感。历史教学需要我们立足现在,探究过去从而更好的展望未来。放眼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在政治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世界局部战争的发生让我们目睹了饱受战争摧残的家园破败不堪或沦陷的国家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家国摧毁、沦丧就折断了民族的希望,这些都引发了我们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从反面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六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古人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也对个人的品行提出了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可见家国情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二者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进行社会践行。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了解在近代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中华儿女所作出的贡献,比如”一二九”,“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青年在做些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到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不惧艰难的,这都是源于对自己祖国爱得深沉。当前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经历的挫折较少,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总是想要放弃,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教师就让学生假设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会如何表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会审视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
  家国情怀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报国强家的志向,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的栋梁之材,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家国情怀的培养能促使他们积极关心国家事务,激发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动力,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