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英烈寄深情。清明,是气清景明的节气,是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的“家国同构”的时刻,也是抚今追昔、寻找精神之根的节点。我校师生在清明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祭英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英烈的敬仰,更彰显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决心。
缅怀英烈,厚植情怀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祭奠扫墓时。安徽师大经济管理学院的李佳颖老师在4月5日清明节当天带领班级的同学们去祭奠英烈。据李老师介绍,此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向烈士敬献鲜花、瞻仰烈士纪念碑和参观芜湖烈士纪念馆。学生们从中了解了芜湖市烈士陵园的由来,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
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令李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同学向烈士进献鲜花时的小小举动。“在向烈士献花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打动了我”,李老师回忆到:“有一位同学在献花结束后看到旁边的鲜花倒在了地上,于是立马将其扶正,眼中充满了对革命英雄的敬仰。”正是这样一个细节,让她不由得发出了“我感受到青年一代正以自己的行动全力接好革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这也意味着我们教育事业的成功”的感慨。组织参与这次活动,李老师的内心是庄重和澎湃的,她谈到:“庄重在于对我们革命先辈的崇拜与敬仰,我会带着这份敬仰投入工作,投身于事业;澎湃在于见证了学生们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国家英雄,期待着他们会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年篇章。”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李老师始终秉持着将红色精神深入细致地贯穿到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中来的想法和信念,带头传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踏实工作、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在此次的祭英烈活动结束后,她告诉学生们不仅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牺牲和奉献精神,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忆苦思甜,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英烈的事迹对于我们来说是故事,但是对于英烈们来说却是他们的一生。”财务管理一班团支书刘佳自小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时期,即便学业繁重,刘佳也不会缺席每年的清明节祭英烈活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刘佳对英烈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英烈一生都在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对于他们的奉献我不仅仅是敬佩,更是一种自豪。”
为了让同学们也了解到英烈事迹,发自内心地真正想去祭奠烈士英雄,刘佳选择成为班级清明活动策划人之一。活动举办过程中,刘佳面临着诸多困难:同学参与度不高、英烈事迹如何讲述、怎样参观才能让同学的感触更深。面对这些困难,刘佳考察周边环境、提前踩点、撰写讲解内容,抚今追昔,改变态度,帮助同学们真正参与其中,体会活动的意义。“我不希望这次的活动只是一次单纯的打卡活动,而是能够真正影响同学们的灵魂。”
追忆英烈,科技赋能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4月5日,我校计信学院开展了“崇尚·2023清明祭英烈”活动。据学院团委书记陈冰洁老师介绍,活动旨在采用创新手段,利用网络媒体推出线上祭奠英烈系列服务,使之成为当代学生学习、缅怀、尊崇英烈的有效形式。
平台自开通以来,引起芜湖市民热烈反响和全校师生广泛好评。网站主要依托芜湖烈士陵园这一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开通“线上VR纪念馆”,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搬到网上“课堂”。上线7天累计浏览量37万次,访客人数38179人,仍在持续增长更通顺。陈冰洁老师认为此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前期完善的准备工作。“我们VR实践团队从2022年暑假就着手建立红色文化展陈馆,实现岳西县红二十八军展陈馆的建模,做好红色血脉守护者是我们团队的使命。”陈冰洁老师说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遇到了重重困难。陈冰洁老师表示因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所以需自学3dsmax、数据库等专业知识,同时时间紧、任务重,她作为非专业老师也无法给予指导。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陈冰洁老师笑称自己是此次活动的“保障员”。一是资源保障,做好前期对接工作;二是进度保障,提醒项目进度,协助解决问题;三是宣传保障,利用学校、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知名度。
最后,陈冰洁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将专业与思政相结合,探索了实践育人新模式,而且传承了英烈精神,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从学院楼,到敬文图书馆,再到校门外,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VR团队是一支敢拼勇创的团队。今年清明节前夕,在计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园园同芜湖烈士陵园的协商下,双方达成云祭扫项目意愿。随即,院团委书记陈冰洁组建了一支由全景图组、VR建模组以及网页组构成的队伍,21级王欣逸是VR团队中网页组组长。
“我是主动想担任负责人工作的。”王欣逸始终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工作过程中,王欣逸不仅要向老师学习恶补知识,还要与纪念馆领导保持联系,了解馆方需求。随着网页制作进度的推进,王欣逸对烈士们的名字逐渐熟悉起来。“烈士们的名字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所做的事情可以向社会更多地传达他们的声音,是有意义的。”VR云游不仅能够为那些因各种因素没有办法到达现场的民众提供缅怀先烈的渠道,而且能让更多的人听到烈士们的“声音”。
致敬英烈,传承基因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人间四月,清明雨上,作为文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冯文君老师早早地就带领同学们到达了神山公园,在参观完烈士纪念馆之后有序地等待上山瞻仰烈士纪念碑并献花。
整齐的队伍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策划,谈及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冯老师说道:“清明节祭奠先烈的同学较多,现场排队耗时较长。我将文学院志愿者分成几个小组,轮换着负责几个项目,这样的安排让同学们都参与到活动中,也提高了行动效率。”经验总是要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师大已经连续几年举办了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开展的形式也愈发多样。今年计信学院的同学们开发了新型的云祭奠的方式,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祭奠英烈。但是我们永远都在前进的路上,针对这种新颖的祭奠方式,冯老师指出,可以增加反馈设计,比如可以将同学们在云祭网站中的留言进行梳理、集结成册,统一献给英烈纪念馆,并制作小视频反馈给同学们。这样不仅可以切实地传达同学们对先烈的缅怀感恩之情,而且也能更好地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被问到为何如此重视此次活动时,冯老师说:“我觉得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爱国意识。因此我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并且一直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祭奠先烈是中华民族尊重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每位同学其实都应当参加,冯老师也在为此不断地做出努力。
身已逝,志犹存,丰碑字字述忠魂。今时莫忘来时路,常念先恩感后人。冯老师指出,青年大学生们要永记历史,珍惜当下,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和使命,做师大人,做爱国人。
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团誓词,展示时代青年的风采,告慰先烈,这是22法学三班团支书张肃婉策划的清明班级活动中的环节之一。张肃婉在中学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后便常常想:如果我生在百年前,并不知道以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我是否有勇气像先烈们一样走一条前景并不光明、路途无比曲折的道路并坚持到胜利的一刻呢?面对这一问题,张肃婉表示不知道。但教育为张肃婉埋下了一颗崇尚英烈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积累,现在这颗种子发芽开花了。为了让这朵花开遍同学们的内心,张肃婉成为了班级活动的策划人之一。策划过程中,张肃婉和同伴反复修改策划案,拓展活动项目,记录同学们的活动表现,努力让活动的意义得以最大化展现,尽最大努力避免打卡式现象。
“感怀先烈,不负时代,我们当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共同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之伟业!”这是张肃婉心中的想法。
清明是一个节日,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祭扫是一种形式,寄托着怀念与尊重;文明是一种风尚,彰显了发展与进步。师大师生们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祭英烈活动,更好地继承了传统节日、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传统文化习俗焕发出时代精神,让时代青年从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文/杨余燕 周桥莹 蒋若娴 杜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