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青年学子 退休不忘育人
———记历社学院退休教师杨国宜教授

期次:第525期       查看:139




  杨国宜教授1930年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南部县人。195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后发展为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通史研究班,毕业后留校工作。后调任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中国古代史硕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他传道授业五十载三尺讲坛辛勤耕耘,治学育人十五年离休岁月无私奉献。他离休不离职,退休后连续15年担任历史与社会学院关工委副主任至今,为青年教师、学生授课60余次,指导学院党校、团学活动百余次。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严谨治学 硕果累累从事历史研究50多年以来,杨国宣教授一直秉承严谨治学的宗旨。时为他的研究生的历史与社会学院院博士生导师肖建新教授回忆到,杨教授以前带研究生时,是手把手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生所写的每篇文章,他都是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即使有标点符号的问题也会被指出改正。
  杨国宣是范仲淹研究的专家,为了考证范仲淹的出生地,他曾多次亲赴青阳、广德、苏州、严州、邓州等地考察求证。他笔耕不辍,科研成果丰硕,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共工传说史实探源》载《文史》第三辑;《略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等五篇,选入北京三联书店《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香港萃文书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略论贞观之治》、《宋代农民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略论明清之际的地主阶级革新派》等文收入《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文集》、《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状况比较研究论文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南宋漳州士人的爱国传统》、《朱熹对民本思想的阐释和实践》等文收入“中国宋史研究会”编辑的《宋史研究论文集》。多篇论文获奖。
  此外,杨国宣教授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参编学术著作 《包拯集校注》、《包拯集编年校补》、《安徽古战场》、《方腊起义研究》、《皇子传》、《冤臣传》、《当代社科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词典》、《安徽文化史》、《中外文明史纲》、《新安志整理与研究》、《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名<二申野录>》、《<四书>全文译注》、《<古文观止>全文译注》、《纲鉴易知录》(白话本)、《通鉴菁华录》(白话本)等十余部。其中《安徽古战场》获安徽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包拯集编年校补》获安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庆历新政与保州兵变》载入国家“八五”社科优秀成果选。教书育人 桃李满园杨教授致力于教育工作50多年,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唐宋辽金元史、安徽古代史等课程。屡获教学优秀奖、教书育人奖、第二课堂优秀奖。事迹被收入《安徽师大英才录》、《安徽省高校教授人名录》、《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等书。
  在教学过程中,他对自己严格要求,除了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提前下课外,还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教学必须要有好的方法。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术思维,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动手写作的能力。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 “求真、求实、求索”的原则;应注重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充分占有原始资料,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严于考证,去伪存真。他还乐于指导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把自己研究历史的心得体会悉数交给学生。如今,杨老师已经桃李满天下,他的许多研究生都继承了他的衣钵,如《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路育松教授、安徽大学历史系周怀宇教授,南昌大学科研处长宋三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国学院李传印教授、安徽师大博士生导师肖建新教授等人,都在从事历史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发挥余热 关爱青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一代,作为退休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义。”杨教授退休之后,毫不犹豫地挑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担,继续以他“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信念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发挥余热。退休15年来,他心系青年学子,现在还以83岁的高龄担任历史与社会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依旧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着。他带头学习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努力用中央精神统一关工委老同志思想,调动老同志积极性,发挥老同志优势,配合学校主渠道,开展了党建工作、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好大学生学习的编外教师、指导学生社团等一系列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特色突出,多次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退休以来,他为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党校、团校的学员授课近60次,以历史学家的视野来教育党团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他为我校学生作专题学术报告十多次,热情耐心地与青年学生交流讨论学术问题,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他还辅导、教育、帮助不少求知欲望高却找不到学习方法,家庭生活困难却努力求学的青年学生。15年来,在杨教授的帮助下走出学习、生活的困境的同学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在杨老师的推荐下找到了工作,有的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被保送读研,还有的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各种荣誉,杨教授谦虚地说:“这既是光荣,也是鞭策。成绩是大家的,既有上级的重视,学院的支持,也有关工委全体成员的努力。面对荣誉,我们不要骄傲,要坚持党的路线,继续关心教育下一代。”
  50多年如一日,杨国宣教授以其严谨治学的精神与和蔼亲切的形象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杨教授身体力行,深刻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怀。杨国宜教授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为人师表、引领后学的精神风范,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必将激励着更多人不断学习与进取。(历社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