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浮躁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期次:第543期    作者:韩晓敏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查看:46

  摘要:焦虑和意志力薄弱、对知识不求甚解、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一些典型表型,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饱受着浮躁心理的煎熬,导致这一心理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必须从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浮躁心理;表现;原因
浮躁是不踏实、急于求成的现实体现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体现。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表现是:在情绪上,表现的十分焦虑,缺乏耐心,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无法坚定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去思考和理解某一问题的实质,对于知识不求甚解;在社交方面,急功近利,过多地注重眼前的小利益,没有为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自己能够切身感受到浮躁这一心理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希望以此文来引起大学生以及全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
(一)焦虑乏耐心,意志力薄弱许多大学生经历了“十年寒窗”而进入了美丽的象牙塔,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在当时,尽管会觉得身体很累,没有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是我们会觉得生活很充实,同时你也不会觉得没有方向,因为每个人的目标都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我们突然之间自由了,没有了家长与老师的束缚。但同时,我们也迷茫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找不到目标了,当你看到别人依然有为之奋斗的目标时,你便开始感到焦虑、彷徨。于是你开始“随大流”,但是你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感兴趣的,为了学分你依然硬着头皮去做。然而当你真正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发现你永远都只是三分钟热度,没有耐心去学习一个事物的本质,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同时一旦别人质疑你的想法和做法时,你便开始动摇了,更有甚者在别人没质疑之前首先质疑了自己:我这样做会不会徒劳无功?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室友会不会嘲笑我?等等这样的问题全都表现大学生薄弱的意志力。
  (二)无法静心,不求甚解。大学的课堂不再像高中的课堂一样,老师再也不会对某一个知识点反反复复地讲,相反,对于许多知识老师只是略微提及一下,大量的知识需要我们课下自己去看。然而身处在大学安逸的环境中,以及周围种种的诱惑,我们再也不会像高中那样为了某一物理道题可以通宵。取而代之的是平时根本不碰书本,就等着考试前两周来突击,也许会有一些同学看看书本,然而他们的看书也只是“安慰”一下自己,一个晚自习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效率是多少,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三)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在大学里,大部分学生对于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永远是“一切向分看”,一旦最近学校开展了什么活动,同学的第一句话永远是:有没有学分?有学分就参加,没学分就不参加。亦或是:啊?才0.1学分,太少了,不参加了!对于这些社交活动,大学生们想的不是我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新知识,也不是我从中可以锻炼自己的什么能力,更不是我从中能够获得多少精神上的乐趣,而只是为了那个唯一能够让你顺利毕业的学分。大学本应该是一个可以提高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地
方,在这里我们放飞理想,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奋斗,然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已不知何为“理想”。
二、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第一,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大学里,你会发现,有许多人热衷地不是学习,而是创业、兼职等。诚然,做这些的确有助于我们锻炼一些能力,可是作为学生我们依然应该以学业为重,不可本末倒置。很多学生听到社会上的人说,上大学有什么用,毕业出来有的甚至连农民工都不如。于是有一些大学生便放弃了对专业课的学习,而去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其实在大学里,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对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应该为了“钱途”而丢了“前途”,明确我们上大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害怕吃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其实都是一件苦差事。学习需要我们能够耐下性子、忍得住寂寞与枯燥、抵挡得住诱惑。在做人方面,总想着占取小便宜,走捷径,然而人生之路漫长,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你只有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可能。然而许多人正是害怕吃苦,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做人上,不愿意稳扎稳打,企图使用一些小伎俩,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浮躁的心理,然而这种心理一旦养成,便使我们做任何事都无法静下心来做好。
  第三,缺乏定力。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别人认为他做的事情没有价值时,他便开始怀疑自己。我记得马云曾说过一句话:“首先,你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然后才能摆脱各种诱惑,照这个理想一路走下去。”切不可因为别人的一两句否定你就开始动摇,否则你将会出现“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最终却什么也做不好的尴尬局面”。
  (二)社会和学校方面第一,大学扩招的影响。为了实行教育产业化,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大学开始大面积扩招,随之带来的后果便是庞大的“大学军团”涌入市场,造成了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许多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第二,学校不科学的管理和培养。我们会发现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永远是落后于市场的需要。大学里对于学生的考核依然停留在应试的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养成了平时不努力学习,到了学期期末再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必定导致了大学生浮躁的心理。对于学校安排的学分制体系,其中有许多缺陷,使得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行为,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浮躁心理的主要体现。对于专业课程的安排,应该实时关注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开设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和应用能力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的能力。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从学生个人角度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说大学校园已经算是半个社会了,可是它还并不完全是社会,在这片依然“纯净”的土地上,我们可以静静地读书、吟诗……大学校园其实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是多少多少知识,而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方法,在这里我们逐渐褪去了稚嫩的外壳:思考问题更加的全面;行事不再是那么鲁莽,懂得了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待人接物方面,也再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懂得了顾忌他人的感受……在
人生旅途上,这些无形的知识比那些有形的知识来的更为可贵,它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所以,不要总是抱着功利性的心理上大学,不要总是认为学校教会了这项知识、帮助你考了那个证就代表这是一所好大学;也不要在大学总是想着做很多很多的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能力固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可是你需要明确你的身份,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并不是一个职场人士,你当前的任务依然是以学业为重,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二,树立人生理想。“迷茫、彷徨”可以作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代名词,理想之于他们已经渐行渐远。虽然我们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从此没有了奋斗的意义。相反,大学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我们需要在这里重新找寻理想,进入大学我们的责任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父母来说,我们不再是孩子了,四年以后我们就是他们的依靠,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不奋斗,我们凭借什么去做他们赖以依靠的肩膀;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能十年后我们就成了孩子的父母,面对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大学的四年时间充实自己,我们何来竞争力;对于社会来说,我们是建设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与力量,再细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如何去建设我们的国家,而能够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便是理想。
  第三,培养敢于吃苦的精神。人生光有理想是不够的,固然理想的精神力量是伟大的,但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我们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今,许多的企业反映:当代大学生缺乏吃苦的精神,做事情总是想着取捷径。要知道真正的成功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它必须要求我们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要懂得成功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付出甚至比别人百倍的努力。有了理想,当我们踏上前进的道路时,这条道路必定是不平坦的,做好吃苦的准备,不放弃、不抱怨、坚定地一步步走下去,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二)从学校和社会出发对于学校来说,应该要定期去优化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同时大学校园是高等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不应该依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对于社会来说,是不是应该考虑放缓大学扩招的步调。大学毕竟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为什么较之民国时期,现在的大学很难真正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不得不说是因为大学如今已不再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地方。同时,大学扩招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给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是导致他们做事情急功近利、追求小利益的重要原因。同时社会应该要加大对教育的改革,现今的高等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大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切身实际,寻找科学的对策消除他们浮躁心理,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苏天从.大学生的学习浮躁心理和调适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
   [2]杨金云.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