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永向党

四度春风化绸缪 粉笔无言写春秋

——记老党员钱伯毅教授的峥嵘岁月

期次:第607期       查看:236

四十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兴教为本;四十年笃学不移,抚育后生,薪火相承。如今,安徽师范大学成长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地,她的熠熠生辉离不开师大莘莘学子的和衷共济,更离不开为教育人才培养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的前辈之师。(生平简介:钱伯毅同志,男,江苏无锡人,193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51年始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1956 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任教,退休后仍坚持授课,直至 1999 年。2017 年 1月逝世,享年86岁。)

师者道流年,润物细无声

“曾经的岁月是一部书卷,默读着,回味悠长。”钱老在每年赠予学生的自制贺卡中娓道流年,笔墨下却仍透着当初从教的初心和信念:“一朝入皖任教,数十年献身教育,矢志不渝。”

上世纪五十年代,钱伯毅所在的教育史研究班因苏联专家奉调回国,提前了毕业工作分配。身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义无反顾接受国家安排,欣然走上人民教育岗位,而这一任,便是四十余载光阴。

四十年来,他教学准备充分、认真严谨、风趣幽默,能够把抽象的教学理论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四十年来,他在课程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用自己真挚情感去教书育人;四十年来,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教学观,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融入专业课程中去,这是他最好的课程思政。

钱伯毅先生的学生、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桑青松教授如此评价道:“有教育情怀,非常关爱学生,在我的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个和蔼可亲又令人尊重的老师。”

师者勤思学,育人有妙方

作为师者,他传道受业解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技巧感染一辈又一辈的学生,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中国的教育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从1956年开始参与工作 ,到1993 年退休;从安徽师范学院,到皖南大学,再到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他这一生,始终离不开“教书育人”这四个字。

钱伯毅始终认为,要想真正成为一位好老师,必须对自己执教的专业有极大的兴趣,这是深入研究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得充实生动。他独特的教学风格,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无一不对学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同窗说:“诲学两不厌,孜孜乃求真。为师且为范,敬业又乐群。鞠躬为学子,尽瘁为人民。”

他的学生说:“老师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做人之道,反映了教书育人的特征,能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无所不及。”

他却表白:“红烛涙未尽,春蚕系犹存。夕阳生余晖,照映旧讲台。”

师者父母心,桃李满园香

“旧照再端详,为师者已入暮年。”流年飞逝,初心犹在。每当回想起自己的学生,钱老在贺卡仍激动的写道:

“祝愿他们人人奋发图强,去各自的岗位作出更大的成绩与贡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青春上岗到如今桃李天下,教育是钱伯毅用灵魂去坚持的事业。他全心守护一代代学生成长,学生的成才是他四十多载光阴留下最令人安心的证明。

霖雨万千培育桃李总是春风,岁月四顾定格杏坛终成无言。2007 年,徜徉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旁,钱老在红船边接受党史教育、重温入党誓言,抚今思昔,感慨万千的写道:“为祖国培育人才,桃李芬芳春满园是我之憧憬,现在可以说憧憬与愿望终于实现了。”

以钱伯毅为代表的老教师曾经为安徽师范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献出了青春。师大广大师生定将不忘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共谱复兴华章。

(文/党委宣传部实习生 方杰 吴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