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精神谱系 彰显真理力量

      安徽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优势,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注重理论研究阐释,加强红色资源历史研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安徽师范大学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联合芜湖市委宣传部,建立校市联合党史宣讲模式,共同打造优质微视频,并联合走进芜湖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体验相融合的宣讲活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宣讲团立足校园、深入基层、面向社会,以党校、班级、团支部和社区街道为阵地,通过“理论+宣讲”“理论+观影”“理论+参观革命基地”等形式,开展集中式、菜单式和互动式学党史主题宣讲。目前已赴王稼祥纪念馆、芜湖边防站等地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听众2万余人次。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还组建起 5 支“党史先锋宣讲团”,将宣讲活动送到行业基层、企业生产车间一线,组织开展“先锋进行业”宣讲活动40余场,参与学习的企业一线员工 4000 余人,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一线,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安徽省“中特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新思想”研究中心等高端研究平台,安徽师范大学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开展百年党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和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革命精神安徽谱系”理论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校已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30余场次,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安徽日报等主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 30 余篇次。中国教育报还深入报道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模式。安徽师范大学加强安徽本土红色资源历史研究,该校学报微信公众号分期推送由本校教授撰写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略论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党建工作》等“四史”研究文章,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牢记党和军队的丰功伟绩,感悟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在学院专业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红色精神传承情况调研,发放问卷5000余份,组织70人次访谈,同时开展大数据信息挖掘,在此基础上撰写了3万余字的《建党百年红色精神传承的历史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该校选送的两项作品获三等奖。(转载自《安徽日报》2021年5月25日头版)

  • 这个“五四”不一young

      编者按“革命者只能站着死”,只此一句,却将革命年代的热血青年们九死不悔的坚定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火一样的激情和铁一般的意志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而今,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回顾百年来的光辉历程,追忆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我们青年一代同上一堂思政课,忆苦思甜,再次体会风雨艰辛,更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百川归海,天地重开;英雄少年,振兴时代。百年中华梦,梦想犹在,擎旗有我,初心不改。□教师专访生态与环境学院 朱濛老师: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机的力量,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思想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科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的朱濛老师回忆道,四年的学习经历里,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她最终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开始了自己的硕博连读生涯。在导师的影响下,朱老师立志继承并弘扬育人理念。从当初坐在台下的学生,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朱老师与学生群体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她眼中,青年学生们思维独立,可塑性较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自我认识、专业技能、社会认识方面取得成就。为激励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使命,朱濛老师提出了期望:青年首先要正确认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将个人的梦想融于国家、民族的梦想中,立志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其次,要提升专业素养,练就过硬本领,为今后创造幸福生活和建设强盛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锤炼脚踏实地的品格,养成锲而不舍的精神,少一点浮躁、多一些沉稳,少一点空想、多一份行动,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文学院 吴怀志老师:近期,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引发了我校师生对于该剧以及自身发展和家国命运的探讨。来自文学 院 的 吴 怀 志 老 师 说 ,他 在 观 看 此 剧 后 ,感触颇深 。他认为该剧将历史的抽象线索形象化,有助于人们感受历史脉搏与党史人物的魅力,了解如今盛况的来之不易。回顾大学时代,吴老师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活与如今相差很大。那时大家思想相对统一,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比较足。后期,受社会经商风气影响,有些同学在校内做起生意,这在当时看来是背离传统的。但如今,师生对于这种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这可以说从某些方面折射出了社会的巨大变化。谈及当代青年人,吴老师说,他认为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与老一辈相比,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思想更为多元,更具有担当精神。在关乎国家建设的重要岗位上,他们懂得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坚守中注重创新。比如在抗击疫情期间,大量的年轻人为抗疫做出了属于青年一代的独特贡献。又如在这次的火星登陆项目中,攻关人员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其实,当今的许多重要岗位都逐渐“年轻化”,这一趋势正发展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国家必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吴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够亲手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他也给了同学们一些建议:青年一代应当不断增强责任感。就个体来说,青春是自己整个人生的奠基时期;就国家和民族来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都和青年一代息息相关。(文/来珂维 史锦煜)□学生采访18级思想政治教育 郑雨嫣: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郑雨嫣是第十二届的“自强之星”之一。她表示,自强之星可以引导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逆境拼搏、自立自强,是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对于贫困学子激励与关爱的体现。郑雨嫣同学习成绩优异,曾获院“十佳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院级一等奖;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二等奖等。同时,她也是第七届“爱暖师大”的优秀青年志愿者。2020 年春节期间,她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为小区居民登记出入信息、测量体温,向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暑期,连日的暴雨导致郑雨嫣家乡水位急速上涨。在河水突破警戒水位后,她又参加抗洪抢险,顶着大雨,打着手电,挨家挨户通知紧急转移,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搬运行李。随后又去防汛堤坝进行每天八小时的大堤值班巡逻,并为其他志愿者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郑雨嫣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学习上,她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生活上,她以实现独立为目标;社会实践上,她将继续投身校内外各种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与奉献。“我认为我们青年一代要志存高远,时刻谨记着时代和民族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属于我们的或大或小的贡献。”17级汉语言文学(卓越语文) 李明:李明在刚入学时便加入了“五四爱心学校”社团,并参加了长期支教,他认为这既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为他人多做一点事情,又能磨炼专业技能,可以说是在支教的过程中完成了双向成长。谈到学院最近正在筹备的暑期社会实践,李明向我们介绍了他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四年的团队——“青春孝行”。对于他来说,这支团队是有特殊意义的,一方面是因为回到自己的家乡贫困村进行支教,另一方面是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孝行”实践项目获得了第五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李明不仅积极入党,还任职了院学生会主席与校社联主席等,对此他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因为总能看到很多更优秀的人在不停地努力,他也是跟随着前人的脚步不断前进。对于李明来说,毕业在即,关于未来,他用朴实的话语诉说自己的想法:“未来一年好好教书、好好学习、好好成长,研究生期间努力补充专业知识 ,为未来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奋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对此,李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青年人作为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要能经得起磨炼。落到每一个青年大学生身上,就是要能从所学专业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迷茫和失落不可避免,但只要知道了心之所向,便素履以往,不畏风雨,砥砺前行。(文/方乙婷 梅邱雅)

  •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教育科学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宣讲团法学院开展党史学习会暨主题团日活动【党史】4 月 24 日,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第一课“同上党史思政大课”正式开讲,我校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反响热烈。教育科学学院党委秘书袁黎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四史,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共产党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这些根本性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认清形势,坚守信念,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之力。【新中国史】5 月 9 日,“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堂课“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在云端开讲,全校1万余名师生或集体学习研讨,或自行在办公室、宿舍、自习室等地观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安全: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自己发展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为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此,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改革开放史】5月15日,“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第三堂课“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正式开讲,广大师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聚焦学习重点,展开了热烈讨论。法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方杰同学:“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本次改革开放史思政课,三位老师分别从改革开放的由来、如何进行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意义与启示三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开放史,激发了我对改革开放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内生性的思考。面对困境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突围的勇气和智慧,而改革开放的觉醒表明我们的国家与党敢于直面过往,无论是成绩还是失误都会内在自省,改革开放的实施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体现,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更是例证了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要坚持科学的原则也要联系具体实际,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继续贯彻下去,在实践中真正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发展史】5月22日,“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第四讲“同上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开讲,各专业师生踊跃学习并分享自己的感想。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数学1班宋星烨同学:中国人民选择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过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由探索到清晰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到中共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权威总结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次发展,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跃进,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这个全面发展的大国内蕴的顽强生机。

  •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当代中国青年肩负怎样的重任?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该追求怎样的人生?要找到这些答案,我们就应该在立足当下的同时回溯历史,不但要从过往的风雨历史中寻求宝贵经验,也要从当下的时代局势中找准自己的青年定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而牺牲生命,他们之中,无论是在前线英勇战斗的革命战士,还是为争取国家主权而举旗呐喊的青年学生;无论是用手术刀来挽救国人性命的医生,还是用文字来唤醒国民灵魂的作家,都值得我们敬重。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青年勇于担大任、洒热血,而今,我们生逢盛世,更是不能忘记自己脚下的这一片净土,是以何等惨痛的代价换来的。因此,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就应该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肩膀,时刻要肩负起这一份责任。2020年自疫情爆发,我国调集几万名重症专业医护人员汇集武汉,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中,有很多的“90”后、“00”后,在我们印象中一直以“孩子”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中国青年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担当奉献,成为了抗疫战中的主力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为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在过去,大部分人对“90”后、“00”后的中国新青年期望不高,甚至调侃他们是“垮掉了的一代”,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正怀揣着“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伟大理想!100年前,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游行示威,正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人生。而现在,中国已然崛起,中国青年成长在新中国赐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红利的新时代,则更应该与党和国家一起,为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为中国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而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才应当是当代中国青年追求的青春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必有决心实现!(文/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