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9项大奖

      本报讯 5 月6 日-13日,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我校师生创作的黄梅戏小品《一堂网课》、配乐诗朗诵《寂静的力量》以及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坊项目“徽州三雕工作坊”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亮相现场展演,合唱《溜溜摘、隔不断的爱》、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构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创新体系——安徽师范大学“徽州三雕”美育举措实施纪要》荣获全国二等奖,器乐合奏《前奏乐“飘飘荡荡天河来”——为管弦乐队与黄梅戏唱腔而作》、群舞《小岗·小康》荣获全国三等奖,《一堂网课》荣获优秀创作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这是我校参加此项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四川省副省长罗强、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等走访我校徽州三雕工作坊展厅,安徽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炳银、体卫艺处处长卢鹏等在成都看望慰问我校参展师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林,校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周端明等陪同看望师生,观摩现场展演系列活动,并赴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进行工作调研。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是安徽省确定的A 类学科竞赛。本届展演活动以“奋斗·创新·奉献”为主题,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全国31 个省(区、市)、新疆兵团和香港特区、澳门特区198 所高校的6800 余名参演师生齐聚成都参赛。我校高度重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参赛工作,在教务处统筹协调下,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校团委(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等单位分别组织编创或征集了各类艺术节目(作品)100 余件,60 余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善作品。艺术表演类节目的演员选拔和集训也克服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困难,得到了总务处、保卫处以及全校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参与学生 600 余人次。现场展演期间,我校参展代表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同行、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行的信念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文/教务处 校团委)

  • 四度春风化绸缪 粉笔无言写春秋

    四十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兴教为本;四十年笃学不移,抚育后生,薪火相承。如今,安徽师范大学成长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地,她的熠熠生辉离不开师大莘莘学子的和衷共济,更离不开为教育人才培养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的前辈之师。(生平简介:钱伯毅同志,男,江苏无锡人,193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51年始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1956 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任教,退休后仍坚持授课,直至 1999 年。2017 年 1月逝世,享年86岁。)师者道流年,润物细无声“曾经的岁月是一部书卷,默读着,回味悠长。”钱老在每年赠予学生的自制贺卡中娓道流年,笔墨下却仍透着当初从教的初心和信念:“一朝入皖任教,数十年献身教育,矢志不渝。”上世纪五十年代,钱伯毅所在的教育史研究班因苏联专家奉调回国,提前了毕业工作分配。身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义无反顾接受国家安排,欣然走上人民教育岗位,而这一任,便是四十余载光阴。四十年来,他教学准备充分、认真严谨、风趣幽默,能够把抽象的教学理论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四十年来,他在课程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用自己真挚情感去教书育人;四十年来,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教学观,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融入专业课程中去,这是他最好的课程思政。钱伯毅先生的学生、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桑青松教授如此评价道:“有教育情怀,非常关爱学生,在我的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个和蔼可亲又令人尊重的老师。”师者勤思学,育人有妙方作为师者,他传道受业解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技巧感染一辈又一辈的学生,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中国的教育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从1956年开始参与工作 ,到1993 年退休;从安徽师范学院,到皖南大学,再到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他这一生,始终离不开“教书育人”这四个字。钱伯毅始终认为,要想真正成为一位好老师,必须对自己执教的专业有极大的兴趣,这是深入研究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得充实生动。他独特的教学风格,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无一不对学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同窗说:“诲学两不厌,孜孜乃求真。为师且为范,敬业又乐群。鞠躬为学子,尽瘁为人民。”他的学生说:“老师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做人之道,反映了教书育人的特征,能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无所不及。”他却表白:“红烛涙未尽,春蚕系犹存。夕阳生余晖,照映旧讲台。”师者父母心,桃李满园香“旧照再端详,为师者已入暮年。”流年飞逝,初心犹在。每当回想起自己的学生,钱老在贺卡仍激动的写道:“祝愿他们人人奋发图强,去各自的岗位作出更大的成绩与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青春上岗到如今桃李天下,教育是钱伯毅用灵魂去坚持的事业。他全心守护一代代学生成长,学生的成才是他四十多载光阴留下最令人安心的证明。霖雨万千培育桃李总是春风,岁月四顾定格杏坛终成无言。2007 年,徜徉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旁,钱老在红船边接受党史教育、重温入党誓言,抚今思昔,感慨万千的写道:“为祖国培育人才,桃李芬芳春满园是我之憧憬,现在可以说憧憬与愿望终于实现了。”以钱伯毅为代表的老教师曾经为安徽师范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献出了青春。师大广大师生定将不忘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共谱复兴华章。(文/党委宣传部实习生 方杰 吴浩冉)

  • 幕后芳华·大学生艺术展演的背后

    《徽州三雕》郭兵要:在我看来,我们项目现场展演的效果总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以徽州文化为底蕴,极具地方特色。“徽州三雕工作坊”的现场展演和别的项目以海报等形式的展出不同,我们是以实物为主,有现场体验课,很受观众的欢迎和喜欢,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来自外地的小朋友,一个人在那排队想体验雕刻,他或许不懂什么是“徽州三雕”,但他一定很喜欢这门手艺;有一个志愿者大学生,展演三天,她每天都来,还亲手雕刻了一个小作品;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告诉我们他很喜欢徽州三雕,经常到安徽这边来,体验地方特色,后来我们送了他一个“小狮子”雕刻。同时,我们的项目也得到了现场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是对我们的付出的认可和肯定。“徽州三雕工作坊”自2012年启动,是一个主要面向非美术类专业人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涉及到小区、中小学地区的人群,还有像咱们学校的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其实有困难,如何向非专业人群传播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琢磨。但同时我也清楚地记得我们在向小朋友们介绍“徽州三雕”时他们兴致勃勃的面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动手去做、从各个方面去调研,了解它热爱它,我们的项目才能持续性推进。学校在传承三雕文化方面可以多设置一些陈列馆、工作坊,保障场地需求。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一些难以保存的作品,以新媒体的方式做好宣传特色文化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林恩迎:我校“徽州三雕工作坊”于2012年启动,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前不久于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这一路走来,最深的体会就是三个字:不容易,但当看到辛苦创作和劳动后收获的成果时,内心的欣喜也是无法抑制的。徽州三雕工作坊项目的作品亮点就是系列丰富,做有深度有创意的继承创新设计。其比赛也分为三个重点:工作室的发展机制和生长系统、传承、创新、应用的成果,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通过此次比赛,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我认为徽文化就是“精工开物。”咱们师大在徽文化的中央,衔接皖南和皖北,太多优秀徽学文化需要我们去发掘与整理。而今传统徽学文化系统还有很大一块领域未闭合,这也成为了我们这代师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当下同学们心中,传统文化是一种严肃、距离和过时的印象,所以如何恢复传统和有趣、传统和致用、传统和时尚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学习重点。传承有效方式并开发利用,做到喜闻与乐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更是一种可持续化的继承举措。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学生应不忘初心,多出精品,做有效率的设计,实现课上与课下实践的有机结合。《寂静的力量》杨穆龙:在本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我校获奖数量和等次都有了历史性突破。由戴老师和我共同指导的配乐诗朗诵《寂静的力量》作为非专业组能够与专业组同台竞技并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也是令人十分欣喜。虽然这次比赛让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但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注重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注意与一些 985、211 院校间存在的差距,鼓励更多的师大学子参与进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妄自菲薄。从我参与指导的作品《寂静的力量》来看,这两位表演的同学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并且专业水平很高。男生是很早就开始接触到朗诵,女生虽然是“临危受命”,但在爽快答应后便急忙从四川家中返回校园参与培训,她的认真负责与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是非常令我感动的。大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应当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在专业性上拔高,在积极性上提升,在多样性上在拓展,在培养自己艺术细胞的同时也能为咱们师大添光溢彩!戴和圣: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刘凯老师的原创诗歌《寂静的力量》,正是歌颂了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做出的巨大贡献,寂静之中展现出磅礴的人民力量。我们选择通过朗诵的方式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演绎,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向伟大的抗疫精神致敬。在这次展演中,最让我骄傲的是两位同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生动的舞台表演充分诠释了作品的主题意蕴,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同行、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行的信念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文学院的院训是“文以载道,学以化人”,如何用文化去感染人,用艺术去陶冶人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长期以来文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过这次展演,我们更加坚定要用艺术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引导广大师生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一堂网课》张虹:在筹划大学生艺术展演节目之初,我的设想是排演一出经典剧目作为报送作品,但是学校有经验的老师指出,我们非艺术类院校在演技上和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是不占优势的,所以要靠优质的内容取胜,并提出了作品原创的建议。之后我又联想到在去年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后专家强调的“不忘特色”,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校园、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遵照三贴近原则,结合省域特色,联系疫情背景和同学生活,排演黄梅戏小品《一堂网课》的设想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个作品背后有许多故事。首先,受疫情防控影响,这次演员的选拔采取了从未尝试过的线上形式。另外,因为我们的演员都没有黄梅戏基础,所以为了这个作品我们团队特地赶赴安庆请专业人士编写剧段、谱曲、教演员唱腔,力求效果最佳。在整个作品的排练、展演过程中,学校在人、财、力方面给了团队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还为此次展演拨了专项资金。正是因为有了学校的支持与全团队的协作,《一堂网课》才能作为“一道好菜”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展演中也不难发现各地的参演团队都非常重视“特色”,河南的节目与豫剧有关,宁夏的学校讲述红军故事。我想这也是我校的黄梅戏小品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展现了属于安徽省、属于学生的特色。陈骁:对于《一堂网课》中呈现的同学们的生活场景,我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这个黄梅戏小品就是取材自生活。因为整个疫情期间我们也是第一次切身地认识到了,其实网络可以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网络可以授课,师生可以实现云端互动;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通过网络开会的确可以省时省力,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是第一次这么深刻地体会到了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作为这个小品的指导老师,我希望能够传达给同学们的是一种坚毅的品格。不论是作品本身的剧情还是前期的创作过程,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品质——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不气馁。在小品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不断打磨作品,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希望这个作品不仅能够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还能够让同学们继续发扬坚毅刻苦的精神。(文/魏诺 郎天妍 邵宇萌 张蓉蓉 邓玛丽 杨卓燕)学生采访文学院 余微微:本次我参演的作品《寂静的力量》歌颂了每一份平凡的力量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在朗诵时,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句“这寂静的力量叫中国百姓”,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党的领导之下,中国人民做到了本本分分居家隔离。我想对疫情间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说辛苦了,如今山河无恙,人民安康,你们都是中国的英雄!本次艺术展演的规模之大,水平之高,令我惊叹。36个省市的1000多所高校同台竞技,共享艺术盛宴,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妙的经历。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参赛的大学生们做到了用艺术装饰梦想,用创新复兴中华。另外在演出过程中,我们其实遇到了不少挑战,如彩排时的突发状况,赛前排练时的场地问题等,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我们都克服了过来。从去年 3 月到本次表演,不管是学校还是各个学院都全力支持,体现了师大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可谓以美启智,以美感人。同时,作品《寂静的力量》展示了师大学子的专业能力,流露出师大学子们怀大爱之心来感知每一丝渺小力量的愿望。美术学院 陈如意: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是全国最盛大的艺术展演活动,我很幸运参与了现场展演并获奖。当初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了工作坊,进入工作坊后就被徽州三雕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工作坊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在团队里,我做的是徽州三雕活化文创部分,从资料收集到创意发挥,我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如何更有新意的将徽州三雕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在遇到困难后,我坚持与困难进行对抗,不断转换思维,与团队的同学们一起思考,进行思维碰撞,再加上老师的及时指导,最终顺利完成了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不过在我心里,一个人的力量远小于团队的力量。在工作坊学习和参赛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和团队同学一起做皮雕包。从设计到制作,每一个图案,每一处雕刻,每一针每一线,都是亲手制作的。这让我学会了做事耐心、细心和恒心,但更多地是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回想那段在工作坊一起学习的日子,这些可靠可信的小伙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之间的真诚、融洽与深深的凝聚力——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努力、一起成长。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集体中,希望我们都能够不忘初心,朝更好的方向继续前进!新闻与传播学院 徐惟依:《一堂网课》是一个将疫情期间同学们的生活场景生动还原出来的黄梅戏小品,以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上网课为背景,以黄梅戏唱曲的形式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我在平时排练时经常将表演的内容和我平时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小品中我们是在“上网上思政课”,我就会联想到我平时上课的情形,因为是无实物表演,这时将表演和平时生活结合起来,会让我更好的把握小品中人物的情感,做到眼神聚焦,融入到小品中去。在得知自己的团队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时,我的心情“倍儿爽”,因为我的努力有了回报,汗水浇灌出了花朵。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们还有学校:张虹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进入状态,经常通过玩游戏让我们放轻松,哪怕排练效果不佳,也依旧非常温柔的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学校对我们的照顾也是面面俱到,提供优良的表演场地和环境,请了专业的团队为我们录制,在去成都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时的硬件支持也很到位。成都的展演也留给了我很多深刻的回忆,尤其是当我看到起早贪黑为展演做准备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觉得很感动、很敬佩。没有他们后台的默默努力,就没有我们台前的精彩表演,大家都值得被赞颂!(文/郎天妍 魏诺 邓玛丽 邵宇萌 汪倩倩 刘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