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红艳: 春风化绸缪, 粉笔写春秋

    汪红艳: 春风化绸缪, 粉笔写春秋   从学生时代跨越1994年的这道“毕业槛”,一线教学长达20多载,她好像都没怎么变过。  “敬业、一丝不苟、标杆式的人物”等评价始终尾随她穿越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细细观察,颇有些老旧的帆布包里装满了教材讲义与课堂所需,头发稳稳地盘在脑后,极其标准的普通话中饱含力度与热情……在这个追逐功与利的时代,她始终坚持沉下心踏实从事教学。她就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汪红艳老师,在师大的载载岁月沉浮中,她一直是个有心人,在三尺讲台中演绎着自己的“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二十五载,踏实坚守教学一线汪红艳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始终以扎实的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学技能、认真的教学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她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用鲜活的语料和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PPT展示分析过程,再给现象或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探讨。她说:“相比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课,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研讨的过程。”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汪红艳老师也一直坚持在学习、在与学生一同进步。回忆起自己毕业第一次踏上讲台,汪红艳老师说“一开始紧张到不行,在家里将自己的讲稿背了一遍又一遍。”从第一次的“背讲稿”,到现在上课时她基本不看讲稿,真正做到对着学生讲,还能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变换讲授方法。二十多年,蜕变的不止是时间,更是汪红艳老师年年更新的“讲稿”。汪红艳老师在生活中,善于留心观察,将生活现象与教学原理相结合,立足让课堂更有趣。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每个人说出一个不同的词,有的可以让蜡烛熄灭、有的却不能的游戏时,她发现:“这不就是现代汉语中语音 ‘送气’与 ‘不送气’ 的区别嘛。”汪红艳老师思考到,课堂上用“吹纸片”这样的实验已经落伍,因此她将蜡烛带入课堂,让学生们在“吹蜡烛”实验中切身体会“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自己走近学生”是汪红艳老师一直坚持并且身体力行的理念。在辅导课上,学生问的问题,不论是所教课程的、生活上的、学生就业升学方面的,她都认真回答,在答疑中引领学生前进。她以自己的诚心、热心和耐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蔼可亲、温柔、很有耐心”成为学生们对老师的一致评价。春去秋来,积极参与活动实践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汪红艳老师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比赛。她2006年参编 《普通话口语交际》,2007年主持《花间集》 语言研究项目,2008年和2014年获得我校优秀教学一等奖,2015年代表师大参加书法比赛并获得大赛一等奖……满满的荣誉和奖项书写着汪红艳老师的过去二十五年岁月。面对取得的成绩,她仍然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静下心来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做事要踏踏实实,你想做,就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秉承着这一观念,汪老师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各项活动中,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在课堂上,她是一名认真负责的汪老师,课堂下,她又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的“汪同学”。校庆上,她参与了师生合舞,在学院举行的节日活动里积极参与“抬新娘”游戏,在汉语桥协会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处处都是汪红艳老师的身影。  “年轻时,我曾是女生部部长,喜欢跳舞,喜欢社团活动,业余爱好特别多。”汪红艳老师说。成家以后,生活和工作的忙碌,让她选择逐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今,孩子逐渐独立,汪老师又重拾爱好,重新走向属于她的闪耀舞台。  “这些活动会让我身心愉悦,以便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况且,这也是为集体争光。”汪红艳老师带着笑说。即使家庭和工作繁忙,她仍然选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到她所热爱的活动中去。岁月花开,温情守得幸福欢颜事业是帆船,家庭是港湾。汪红艳老师不仅在教学上颇受好评,在家庭的经营上也得到多方的认可。出自军人、教师家庭的汪红艳老师,身上兼有军人、教师的严格与规范,以及自律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延续,为她“工作”与“家庭”的兼得夯实了基础。  自组建家庭以后,除兢兢业业的本职工作外,为了创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她做出了诸多努力。  在家里,秉承着每个人都是自己主人的原则,给家庭成员自由自主的空间。她支持丈夫繁忙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统筹零碎的休息时间,包揽下全部的家务劳动;她尊重儿子学习上的决定,如朋友般平等地陪伴交流,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引导与身教;她关心双方父母亲人,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怀和赡养上的支持……营造出了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正如他的爱人杨柏岭老师所说:“她对学生与孩子,极具耐心;对家庭与工作,富有责任;而我最佩服的就是她对教学和家庭的投入以及任劳任怨的态度。”星光不负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为她“一天都不能错过”的点滴付出,才打造了这个“最美家庭”的无限种可能。  采访中,汪红艳老师勉励大学生们“大学拥有无数种可能。”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明白“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欠缺什么”。一件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用毅力和恒心去浇灌理想目标,那么结果不会让每个人失望。“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止是汪红艳老师的人生信条,更是她教给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准则。  (文/王梦学 刘宇红 樊双鑫)

  •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来自青年校友的榜样力量   四年的青春在师大挥洒,母校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曾经无数学子从天南海北相聚师大,又散去海北天南。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师大的青年校友们,用自己的青春为自己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人生图画。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弟学妹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他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新闻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程姝雯两会一问获得总理回复今年两会期间,南方都市报记者程姝雯抢到最后一个机会,提问关于五一是否还有小长假,当场得到总理回复,并且仅仅过去一周,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今年五一放四天小长假。一时间,“程姝雯”这个名字走红网络。  程姝雯系我校新闻学专业2005级优秀校友,南方报业集团2016年度十佳记者,曾代表南都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现场发回重磅报道。2016年全国两会,她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2017年全国两会,她在“部长通道”追问时任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在人大记者会上向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提问。2018年全国两会,她在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向新闻发言人张业遂提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程姝雯主笔了多篇“高端访谈”重磅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她还在代表通道上提问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将网友关于房价的问题带上两会向住建部部长提问并得到了回答。  作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反垄断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2018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程姝雯作为发布人代表,于2018年12月25日在北京发布 《中国互联 网 行 业 竞 争 与 垄 断 观 察 报 告(2008-2018)》(征求意见稿)。这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反垄断课题组首次发布互联网竞争与垄断问题的课题研究成果。  2012届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赵颖虹老师受邀参加教师座谈会,并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3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校友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赵颖虹老师作为我省教师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并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18日下午,赵颖虹还参加了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座谈会。  赵颖虹,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2012届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生,现任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土木本科党支部书记、马鞍山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唯一);2018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2015年安徽省辅导员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计算机2015届校友陈传熙向母校捐款200万元2月28日,陈传熙捐款仪式在南京浦口区新城金融中心举行,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贡植斌与陈传熙签署了200万元的定向捐赠协议。学校社会合作处、基建处、计信学院等单位领导和公司领导及合作伙伴参加仪式。  陈传熙系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优秀校友,本科毕业后被聘为学校校友联络员。在辗转教书、打工等历练后,2018年选择自主创业,现担任南京贝塔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火影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法人和CEO。在得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成立一年发展良好的消息后,于2019年1月26日返校拜访学院、看望老师。在与学院领导座谈了解学院办学需求和困难后,欣然决定根据学院需求先期捐赠200万元用于计信学院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建设。  (整理/樊双鑫、王梦学)

  • 烈士暮年的怀古与悲叹

    烈士暮年的怀古与悲叹——读杜甫 《蜀相》   《蜀相》 是杜甫写于上元元年(760)春的一首七律,前四句述武侯人不在,后四句悲武侯功未成。首联以问答始,记武侯祠方位;颔联写武侯祠内景,因情言景,怀古人而伤今事;颈联言武侯功绩,感其胸有大才,君臣相得,鞠躬尽瘁;尾联痛其不时,壮志未酬,身已先殁。《唐宋诗醇》 云:“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  首联以上句“丞相祠堂何处寻”发问为始——同时这也是全诗之始,写出了武侯祠的方位和作者急于去武侯祠吊谒的心情,《望岳》“岱宗夫如何”也是以发问开启诗篇。“寻”有“求”之意,正能体现作者急切的心情,如作“去”、“有”,均无此味。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外”则是杜甫设问的答案,“森森”二字为接下来的写景和议论营造了肃穆气氛。武侯祠前有柏一株,传为诸葛亮亲手栽种,杜甫另有 《古柏行》 开首四联“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两千尺”,正可为“森森”作注。《诗经 · 召南 · 甘棠》 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为后人爱戴前人,不忍毁其树木,于是“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古柏行》),其柏“森森”然,后人爱戴之情溢于言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有“森森”之貌,亦见丞相盛德。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入武侯祠所见之景,上承首联发问之语,下引作者吊古之情。“映”即是掩,“隔叶黄鹂”即为藏在树叶之中的黄鹂。此处“自”、“空”互训,是本句精彩的关键。一般来说,游览武侯祠,应写其构造规模,如其“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又如“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古柏行》)。但这两句只写武侯祠周围风景,盖老杜用意不在祠而在人也。以乐景衬哀情,作者吊谒武侯之情倾泻而出:绿草掩阶,生机无限,但徒有春色;黄鹂鸣叶,清脆曼妙,却空作好音。游览名胜,满目春光,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在此时的杜甫看来,武侯其人不在,其功不成,令人悲伤。但作者因何而悲(甚至连春色美景在他眼中都成了悲景),又为何悲得如此之深?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武侯功业,同时为尾联的悲恨(遗憾)之情铺垫。《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在这首诗里,刘备俨然成了杜甫理想中的“英主”,“三顾频烦”,诸葛亮感其恢复之志坚,求贤之意诚,于是隆中相授“天下计”,君臣一体,自是“如鱼得水”;诸葛亮在任“蜀相”时也不辞辛劳,临危受命,为刘备开土,为刘禅济业,以至于“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鞠躬尽瘁,这怎不是拳拳老臣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束全诗,也把全诗推向高潮,一切的悲和恨都凝结在这十四字中。《三国志 · 诸葛亮传》:“十二年春,亮悉众大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拳拳老臣之心实在“开济”二字,但是这些最终成了武侯最后悲剧命运的铺垫,两联逆转之势,怎不让人心痛:虽然武侯有开济之力,老臣之心,只可惜“运移汉祚终难复”,壮志未酬身先死,怎能不让天下仁人志士为之落泪,为之高呼“亡之,命矣夫”!  老杜以“蜀相”为题,句句紧扣,盖兴发之意,全在此二字。为相者,“三已三让”,可谓忠矣。武侯之不同者,在其为蜀相,有临危受命之力,亦有殚精竭虑之心,然时之所往,此时的蜀国,犹逾既倒之狂澜,非一人之力而能挽,盖其为者,乃“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可称“仁”。唐人作诗,喜以汉自谓,蜀汉之势,与诗人所处之时毕竟不同,但“益州疲弊”,危急存亡之时,尚有诸葛“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今“大厦如倾要梁栋”,武侯安在哉?  杜甫写 《蜀相》,不特吊谒武侯,更是借武侯运命以伸己志,可见用心良苦。本诗作于上元元年,恰值老杜生命中最后一个十年的开始。老杜当然不能预知生死,但长年飘零的劳苦使他渐生日益衰颓的感觉。青壮年时的他喜欢咏马、咏鹰、咏凤凰,并“致君尧舜上”、“窃比稷与契”;而今垂垂老矣,他转而追思武侯一类扶危济难之臣,垂垂老矣的老杜转而追思武侯一类扶危济难之臣,其心不变,其力不足也已。杜甫纵有扶危济难之心,但却无君臣相遇之幸,故颈联既有对武侯能够有机会临危受命的钦羡,亦有对其鞠躬尽瘁的感佩;但其功业不成,人已先去,又怎能不让迟暮的杜甫失声痛哭?  全诗以平句起,气势不断变化,情感不断转折,读来不畅,似有呜咽之感。全诗的高潮在尾——在情感激动处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韵味,这怎能不让人掩卷长叹,唏嘘不已?今天,我们再去看武侯,看作诗怀谒武侯的杜甫,看掩襟流泪的“英雄”——这些人,都是同一种精神的延续。李敖在《北京法源寺》 中说:“(怀古的情怀)不滞 于 一 己 与 小 我,显 得 浩 荡 而 恢廓。……一旦衔接上古人,你的生命就变得拉长、变为永恒的一部分。”诚哉斯言。  (文/文学院2017学科语文教育硕士 苑万军)

  • 我校文学院顺利完成秘书学专业评估

    我校文学院顺利完成秘书学专业评估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省内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的工作部署,安徽省高校中文专业合作委员会评估专家组于3月20日莅临文学院,对秘书学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评估工作。  专家组在听取秘书学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汇报后,进行了现场询问和交流,随后查阅了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成果、科研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和特色项目,对实验室与资料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入实践课教学现场检阅授课情况,分别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秘书学专业办学成绩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排名全国首位,达到优秀等次。下午四时,专家组召开评估工作反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林,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资产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秘书学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专家组宣读了评估总体意见,充分肯定了专业建设的特色与优长,同时从优化生源结构、扩大国际视野、完善教师考评机制等方面,对秘书学专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希望。  副校长陆林肯定了文学院和专业团队在秘书学专业建设上所付出的努力,要求学院认真听取评估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充分发挥中文学科优势,增强全方位育人能力。他表示学校将继续支持秘书学专业建设,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条件和环境。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秘书学专业是国内同类专业中办学历史悠久、全国排名位列第一的专业。在多年建设与发展中,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高瞻远瞩,依托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优势,规划并形成了明确的发展定位和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质量工程建设,教材建设成绩突出,教学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次专业评估的顺利通过,是对秘书学专业既有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该专业新时期发展的进一步激励。文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在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更新办学理念,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开创秘书学专业建设的新局面。  (文/文学院 宋润泽 朱文娟)

  • 安徽省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音乐学专业评估反馈暨总结会在我校举行

    安徽省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音乐学专业评估反馈暨总结会在我校举行   3月15日下午,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2019音乐学专业评估现场考察反馈暨总结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林,教务处副处长李汪根、评估专家组相关人员及音乐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海元主持。  反馈会上,三位专家组组长对我省13所高校音乐学专业评估现场考察情况逐一反馈,就专业定位、师资力量、教研科研成果等九个一级指标对各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当前我省各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刻剖析,提出富有创建的整改意见。专家组组长通过评议,对各高校音乐学专业评估做出结论性评价。  反馈结束后,专业合作委员会秘书长程炳杰作 《安徽省普通高校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2019音乐学专业评估现场考察总结报告》,对专业合作委员会自2018年启动我省音乐学专业评估工作以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我省13所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全面回顾。汪海元对专家组大力支持我省音乐学专业评估工作表示感谢,对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陆林在讲话中对专家组卓有成效的评估考察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要求音乐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认真落实,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专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他指出,音乐学院作为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音乐与舞蹈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要讲政治、有担当,为我省音乐与舞蹈类各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安徽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文/音乐学院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