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 : 词与人生, 且读且徐行

    《人间词话》 : 词与人生, 且读且徐行   品词论意在我看来是一种“闲工夫”,能闲下来读上一两首已为实属不易,若是能品出字句中的一两分味道,更是实在难得。早些年的功夫都是在读词记词上了,一边大声吟诵一边上下求索。后来百无聊赖信手抄词录句,以勤为径才能看出文人骚客心中那一点寄托求真的心性。但若真说是功夫做到家,还是差了不少鞭辟入里的火候。要说我与词的缘分,便也不用藏头去尾,晚清以来影响颇丰的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对词的一次彻底洗礼,评头论足间开辟词学评论的新世纪。从 《人间词话》 出世到其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花费不少时间。“余向见其 《人间词话》,信为佳作,”第一次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视线聚集于这部作品,也让其词学评论的观点影响深广。开篇即提“境界”,却未言明“境”为何“境”,“界”及何“界”。  实际上在 《宋元戏曲史》 中,王国维解释的“意境”是写景、抒情、述事的美。那我读到“境界”二字,就不禁联想“意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我便恍然从这样的境界思想中看出许多革新的内容。解开以往词学评论里的条条框框,从封建“求善”的时代里走出来,王国维是以“求真”的心态全面地评价词。这样的态度,足以让我从一味吟诗求韵,寄情外物的赏词圈中跳出来看诗“境界”层面的东西。  词中有“境界”,人生的起落沉浮不是比词更纷繁复杂的“大境界”?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人生治学“境界说”,展现的是 《人间词话》 的精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作 《蝶恋花》 写闺中之怨,离别之愁。王国维先生则借此句道出初尝人间苦,迷茫方向无的苦闷与无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独在异乡的落寞,怀念依人的思绪绵绵不绝,柳永的 《蝶恋花》概为游子所做。而人生只求三两安心事,即便是倾尽所有,以苦作舟也在所不惜,这便是王国维心中的第二境界。到了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在节日的喜悦中超然世间众乐,才能读到辛弃疾 《青玉案》 中诗人高洁的品格。  只有繁华散尽后,才能看懂释怀人生的第三境界。读到此处,我不忍感叹,世间能将晏、柳、辛三公聚于一堂的,怕也只有王国维先生这样参悟词境的一人罢了。人生“三境界”,看起来轻描淡写,但要是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人生任一境界,都不敢说可以轻易抵达。  当连“独上高楼”的勇气都没有时,我们甚至找不到要为何事迷惘,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找到奋斗目标,才是开启人生境界的关键。有的人一味焦虑,却没有负重前行的勇气,兀自沉溺于伤春悲秋的小情绪里,又怎能达到忧虑情绪的彼端,获得新生呢?  人生不过是一场逆流而上的博弈。我们困在苦乐悲喜里,千百年来始终吟咏的词句都或深或浅地透露词人心境,诉说人生境界的辗转。词有境界,人生亦有三种境界,不论身处何境,不如拿出赏词作乐的风度对人生付以莞尔一笑。  王国维先生的 《人间词话》,将词学评价的道理当做人生态度的指引,让热爱词学的人们懂得的不仅是品评词的方法,更是直面人生的观念。看词中境界,观人生真谛,读一首词恰如行一段人生路。

  • 五四星火 五四星火

    五四星火 五四星火   一百年前,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仿佛受了神诏似的,聚集在天安门前,他们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的口号。愤怒、悲壮的神色在他们的脸上晕染开来.......自此,新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如沧浪般倾泻而来,破中国之古朽而来。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这,就是五四运动。毛泽东曾如是评价:“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总的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或许,它有着更闪耀的标签,而于我而言,给我最大震撼与冲击的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是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确然如其所言,人若没有思想,便只空留躯壳一具,是麻木而愚钝的拼凑品,是无知与可怖的皮囊。封建时代中国的腐朽不正是一点一点从思想的腐朽开始的么?那些麻木的看客、嗜血叫好的看客,不正是行走在腐朽社会中的腐朽皮囊么?鲁迅在 《华盖集-杂感》 中写道:“勇者的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思想的劣性,正是于此。可见,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可以和生命相衡的。而五四运动,就是打开思想、解放思想——拯救生命的运动。陈独秀在 《新青年》 创刊后指出:“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自古以来,凡起革命运动者,必先革其思想,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觑。五四运动便是革思想之新刃,摧枯拉朽般地革去那些腐朽的、麻木不仁的条条框框,为思想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矻矻以求、勇绣蓝图的精神旗帜。提到五四运动,就必得谈及伟大的五四精神。陈独秀认为,五四运动重要的精神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皆是爱国之志、报国之愿。它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的席卷,是对那时国家弱乱无助所激发出来的满腔热血以及渴望建立正确政权和强国复兴的伟大愿望。很难想象,一百年前的贫弱、战乱、外辱、内斗将华夏大地摧残至何种模样,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前赴后继,那样一个连太阳都不愿升起的黑暗时代、艰难岁月,他们一点一点摸索熬煎。五四精神便是将中国从黑夜引向白昼的灯塔、旗帜。  对于新时代的我们——祖国年轻的力量,弘扬五四精神、传承历史使命之责更为重大。五四时期的青年们立志“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知识、最有觉悟的力量,也是那个时代最有抗争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力量,中国得今之盛,皆始于此,由一代代青年人所铸就。五四精神,便如同星火一般,绵延至今,璀璨不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民族曾经满目疮痍,曾经贫弱多灾,人名曾经罹受战乱、流离失所。而今华夏形盛,国运昌隆,福鼓喈喈,吾辈之青年,应勇担民族大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传承五四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光荣所在!  新青年,新革命,新思想、新时代,燃五四之星火,何其壮哉,承五四之精神,何其幸哉!

  • 行知楼旁的白玉兰

    行知楼旁的白玉兰   芜湖毕竟是在长江以南,春天来的比北方还是要早些。阳春三月,气温一度升到二十多度,初春时节竟有了些夏天的味道。自迎春花吐露芳蕊,各种花便开始一争芳华,从春华园到花津河畔,一路花香氤氲缭绕。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我漫无目的的游走在行知楼楼下的鹅卵石小路。突然就是那么一抬头,我遇到了这么一株纯白宁静的白玉兰树。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宁静的午后,所有人都在沉睡。我和它在这么一个安静的世界,就这么默默地互相注视着。忽然风起了,它摇摆着树身,纯白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光,我的心随着它的摇曳而摇曳。“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它如同一个无所拘束的白衣仙子撩起裙摆,在这么一片天空之下起舞,而只有我远远地观望,却不敢一吻芳泽。  相遇总是巧合,而邂逅却是经意。自从那个午后,我每每去行知楼都要绕道去看一看它。看它是如此的快活,如此的无忧无虑。听它的笑,闻它的香。被各种俗事缠绕的心变得通体明亮,一扫心中烦闷。我轻轻呼唤,它以一阵风作为回应。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片片精巧的瓣散开一朵朵花苞,晶莹剔透,雕刻得细致,反射着汉白玉的光泽。如雪的花瓣或紧或松的聚簇成团团花苞。朵朵玉兰又合拢成一个蓬松的大雪堆,像块浑圆的玉石钓着黑色的线挂在霞光染过的天空上。淡黄的花蕊在洁白的花瓣中,如同张着一双明亮的眼。这时轻轻走近它的身边,就能感受到那份温润,不去看阳光,也能感受到温暖。  然而我向来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我知道所有的美好都是短暂的。而正是因为短暂,那份美好我才格外珍惜。在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我开始害怕它的离去,怕那朵朵玉雕的花瓣慢慢变成棕黄,最后落入凡世,成为尘土。而我的担心,远比我想的来的更早。  乍暖还寒的初春总是阴晴不定。午后阴沉沉的天空似乎已经做了暗示。傍晚,雷雨一秒一秒的酝酿着,凝结的空气在发酵,大地寂静无声,在等着那第一声的惊雷炸起,此刻所有的一切都寂静了。突然一道闪电照亮夜空,接着便是一阵轰鸣。风涌起来了,树紧紧的抓着地面,来抵御着狂风的侵袭。那灼热的云急不可耐的撒下豆粒大的雨滴,拍打在地面上,拍打在树叶上,拍打在白玉兰上。我不知道那一夜它是如何度过的,而我躲在温暖的寝室,没有一滴雨,没有一丝风,有的只有夜晚的雨景的闲情雅兴,丝毫忘了它的存在。  当第二天,我去看它。它已伤痕累累,满树的玉兰花掉落一地,它赤裸裸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没有了那份天真,没有了那份无忧。更多的是沉默,我的沉默,它的沉默。  一位诗人朋友给我发了一条消息:“我想把这棵树娶回家!”配图是一株满身白花的树,宁静素雅,确是花中的好女子。这条消息使我想起了我的这株树。我不知道下年的春天,我是否还会再次遇到它?我不敢保证,因为我怕再也遇不到现在的自己。

  • 人活一棵树

    人活一棵树   我小时候所住的村,是一个以树为名的村,叫树村。  村口与镇上通路的地方,栽了两棵树,左边是松树,右边是柏树,一棵是英雄树,另一颗也是英雄树。树影迷离,伴随着阵阵的风,悦耳的翠铃声儿回荡在耳畔,此情此景,用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两棵树相对而立,相视而浅浅地笑。英雄,也总有落寞的时候,它们俩都上了年龄,树密密的扎进皴裂的地缝,暴露于野的树根,如伸展的五指,磨尖了指甲,在大地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扒开大地的衣襟,贪婪的吸吮她的乳汁。树影婆娑,月影翳翳,在月色的映衬下,交相辉映的,是一对高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江州司马与琵琶女,是一对浅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恋人,愈显得苍凉悲壮,黯然惆怅。  思绪如薄薄的蝉翼,静静地依偎在时光的牵强里。头枕着月色,思绪将我牵引到上个世纪。小二叔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与过抗洪救灾的活动,不幸的是,英雄最终被无情的洪水吞之入腹。平日里的小二叔,寡言少语,黝黑的脸庞,隔着老远儿,就能闻到被汗水浇渍过的汗味儿。这次救人,他不幸殒命于洪水之中。村里人以他生前所植的树,就是左边这棵,以为纪念。每年的清明时节,骄阳,沐风,翠松,愈发的生机,愈发的新意。  村里的老人说,树有诗意,树有禅意,显得壮,长得粗,立得正,走得稳。  清明时节,正是春游的最佳时机。树村,位于江南一隅,林荫行道,青荇石桥,点点滴滴,勾勒出江南小镇独有的那一份静谧与美好。游人如织,密密麻麻,散步于街头巷尾的每一个角落。行人停在小吃摊上,或推杯换盏,或觥斛交错,好不热闹。少顷,有栖息的鸟儿扑展着翅膀,从枝头一飞而起,穿过树叶缝隙,投射于地的斑斑阳光碎影,也跟着卖弄自己的身姿。众人皆被这音,这景所吸引。问,此树之来由,毕,众咸愕然。  后来,由于城乡改建,在路两边摆了新的树,个个精神力旺盛,伸展羽翼,剑指苍穹,欲与天公比高。树影,早已被时光涤荡在岁月的灰烬之中,人名,却清晰可见。以树为躯,以人为名,那些人的故事,小一辈的孩童或许有着模糊的印象。只有当夕阳西下,只有当最后一抹火红镶嵌着那两颗树的边沿的时候,或许也只有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黯然神伤吧。

  • 熬夜 “ 奋斗” 低头人生

    熬夜 “ 奋斗” 低头人生

  • 为阿肯色州尼克博士文津论坛开讲作 为阿肯色州尼克博士文津论坛开讲作

    为阿肯色州尼克博士文津论坛开讲作 为阿肯色州尼克博士文津论坛开讲作   三月烟花迷人眼,南天水色一浑沦。文津论道哲思谭,东西殊途理同参。[注]:己亥年春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尼克博士(Nick Bra-sovan,中文名庄思哲)来文津论坛讲学,讨论了儒家哲学、美国环境哲学等话题。听者受益良多。吾感怀西人对中国文化研究之热情,感佩传统哲学之魅力,做小诗以志之。

  • 已亥记胡师发贵先生花津论低调哲学 已亥记胡师发贵先生花津论低调哲学

    已亥记胡师发贵先生花津论低调哲学 已亥记胡师发贵先生花津论低调哲学   花津一湖水,静候莲花开。学子殷切切,双井言彩彩。春风三十里,柳丝千万排。爱智传佳音,低调呼之来。[注]:胡发贵时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其故乡有双井。其主张中国哲学有低调的精神,尤其有美谦屈的主张。

  • 致我可爱的师大 致我可爱的师大

    致我可爱的师大 致我可爱的师大   同是师大人,都住地球村。兄弟在故乡,我独闯日本。师夷以自强,求学且立身。一心连海内,永葆中国魂。

  • 赠杨阳 赠杨阳

    赠杨阳 赠杨阳   杨阳乘机将欲行,忽闻群中不舍声。两国相距万千里,不及同学相送情。

  • 杨阳归国聚会抒怀 杨阳归国聚会抒怀

    杨阳归国聚会抒怀 杨阳归国聚会抒怀   天门山外浪滔滔,杨阳归国路迢迢。举杯畅饮怀旧事,归去不忘忆天朝。

  • 致同窗 致同窗

    致同窗 致同窗   身在霓虹国,心飘情人坡。万里同甘苦,人世不蹉跎。

  • 江城有感 江城有感

    江城有感 江城有感   江城一聚太匆匆,昨日欢快今不同。试问天公何所泣?人生何处不相逢![注]:杨阳,安徽师范大学2009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2014年成立株式会社TOJ,任董事及副总经理。现为安徽省侨联海外委员、日本安徽联谊会关西分会会长、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关西分会秘书长。以上五首诗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时所作。

  • 参 加 学 校 老 年 大 学 参 加 学 校 老 年 大 学首期书法班学习有感 首期书法班学习有感

    参 加 学 校 老 年 大 学 参 加 学 校 老 年 大 学首期书法班学习有感 首期书法班学习有感   黉门传佳话,皓首学书法;群贤勤研习,不输年轻娃。高师诲不倦,指点你我他;笔笔亲示范,齐赞收获大。启蒙练笔画,疑是乱涂鸦;莫道一年短,作品满墙挂。书意渐成瘾,入门难自拔;健脑更清心,挥毫笑哈哈。2018年12月5日于芜湖

  • 几何

    几何   家附近新建了一座几何书吧影城。据介绍,其拥有6个特色主题影厅,附属的书吧区有超过1万册最新最全的书籍作品。门口的广告牌赫然写着:“在宁静的几何空间感受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光与影的交流”,吸引着我拾级而上。入内,影院惯有的爆米花香与奶茶味直冲鼻腔。左侧是放映厅,正前方,各式各样的原木书架映入眼帘,琳琅满目。我取出迟子建的《雪窗帘》想要阅读,却包装完好;拿出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也封得严严实实。我扫视过后才发现,大部分书架上的小说、散文都是包装完好的,只有一个书架例外,其上摆着《晏子春秋》《国语》《汉书》等中国古典文化著作,线装的封面自信地裸露在奶香氤氲的空气中。“老板是吃准了我们不会看这类书吗?真有商业头脑。”耳畔传来一位中年妇女不满的嘟囔声。她用手指拨过一排排崭新的书脊,连连叹气,“一万本书就这几本古书拆封了,谁看呢?”有人看。一旁的椅子上歪斜着两个初中生。其中一个手捧《传习录》,目光如炬,似乎沉醉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身边的同伴往他身上一靠:“哟,这么认真。”“什么呀,开头的序看得我云里雾里的。”爆米花香愈来愈浓,销售人员笑容可掬地忙碌着。“没意思,不看了!现在谁这样文绉绉地说话呢?”书一撂,他们开始自拍,吃东西,聊天。膝盖边摊开的书页在笑声中凌乱而无奈地翻动。再看周围的“读者”们,或许是古文晦涩难懂,《墨子》 《菜根谭》 等书最终败给了手机。  真没有人看。貌似自由自在的人类在上天入地、呼风唤雨里恣意放纵科技进步的野心,心灵却一步步退向思想的荒漠。国学经典不受待见,如何让文字浸润心灵?不过是伪文青的狂欢。  曹操有句诗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概影城的店名中“几何”的真正含义正是及时行乐吧。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